第203章 代言宣传引关注(第2页)
“要不要整理一个专题?”时砚翻看着照片,忽然提议,“把这些作品公开出来,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努力。”
云倾月点头,“好,我来选一部分。”
他们开始分工整理素材。云倾月负责筛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撰写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时砚则负责技术层面的调色与排版,确保整体视觉风格统一。
工作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洒进来,在地板上划出一道道光影。电脑屏幕上,一张张照片依次排列开来,仿佛一场无声的展览正在悄然展开。
“这张怎么样?”时砚指着一张照片,“那天我们在京都拍完夜市回来,路上遇到一只流浪猫,它站在桥边看水里的月亮。”
“我记得。”云倾月轻笑,“当时你说它像是在等谁。”
“那就写下来。”他打开文档,敲下一行字:《等待》——在京都的桥边,一只猫望着水中月,不知是在等风,还是等归人。
几天后,他们将整理好的作品上传至个人社交账号,并附上简短说明:“这是属于我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眼中的世界。”
发布后的几个小时内,评论区再次热闹起来。
有人留言:“原来你们早就开始了这段旅程,我只是刚刚发现。”
也有人感慨:“这些照片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忽略的美好瞬间。”
更有摄影爱好者认真点评:“构图简洁却富有情感,色调处理得很细腻。”
当然,仍有部分人持怀疑态度,但比起最初的嘲讽,更多的是一种理性探讨。
“或许你们确实有潜力,希望以后能带来更多优秀作品。”
“如果愿意系统学习摄影理论,相信你们会走得更远。”
云倾月看着这些留言,心中泛起一丝暖意。她知道,质疑不会消失,但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面对。
“你觉得我们做对了吗?”她问时砚。
“当然。”他合上笔记本电脑,“至少,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了他们。”
窗外,天色已晚,城市的灯光一盏接一盏亮起。远处传来电车驶过的声响,划破夜色,如同他们此刻的心跳,平稳而坚定。
“接下来呢?”她问。
“继续拍。”他说,“拍更多值得记住的画面。”
她点头,眼中浮现出久违的光芒。
就在这一刻,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私信提示。
“有个摄影展邀请我们参展,主题是‘新视角’。”她念出信息内容,看向他,“你怎么看?”
“听起来不错。”他笑了,“我们可以一起策划一组作品。”
她也笑了,“那就从这座城市开始。”
窗外的霓虹灯忽明忽暗,映照在他们身上,像是为这段旅程点亮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