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遥望正义案(四)(第2页)
程望没有掏枪,也没有靠近,而是稳稳地站定,目光平静地看着林照,缓缓说道:“你没打算逃。你只是希望被一个理解你的人抓。”程望在来之前,基于对林照心理画像的深入研究,他深知林照的内心世界。林照精心策划了这一切,他的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回到这里,绝不是为了逃避。他希望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行为动机,理解他心中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哪怕这种追求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呈现。
“你不理解我。”林照冷笑一声,笑容中带着一丝苦涩与无奈。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他这些年来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为老师讨回公道的决心。
“我不理解你的做法,但我理解你想维护的东西。”程望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打着林照的内心,“正义。”程望明白,林照的行为虽然触犯了法律,但他的出发点是对正义的渴望。在林照眼中,老师秦言遭受了不公的对待,那些伤害老师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扞卫心中的正义。
林照没有笑,只是喃喃地问道:“那你觉得,什么是正义?”这个问题,他在心中已经问了无数遍,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让该承受后果的人承担后果。”程望回答得斩钉截铁,“但不是用血。”程望深知,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虽然它可能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绝不能用违法的手段去追求所谓的正义。任何超越法律界限的行为,最终只会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可法律没有给他们后果。”林照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丝愤怒与不甘。他想起老师秦言在面对那些无端指责时的无助,想起老师在孤独中死去的情景,心中的怒火再次燃烧起来。在他看来,法律在这个时候显得如此无力,它没有为老师讨回公道,没有让那些造谣生事、恶意中伤老师的人受到应有的制裁。
“那你为什么不当警察?”程望看着林照,目光中带着一丝审视与思考。他试图通过这个问题,引导林照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让他明白,维护正义有更合法、更有效的途径。
林照沉默了。他低下头,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与痛苦。过了许久,他才低声说:“因为我曾信过,法律是中立的,是冰冷却可以燃烧的。但我看着老师一天天垮下去,没人帮他——那些人,写谣言、造指控、公开举报,然后在他死后,又说‘他其实是个好人’。我看见他死,也看见了‘正义’的尸体。”林照的声音有些颤抖,那些痛苦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曾经对法律充满了信任,相信法律会给予每个人公平的裁决。然而,老师的遭遇却让他的信念彻底崩塌。他看到了人性的丑恶,看到了法律在某些时候的苍白无力。
“所以你决定复仇?”程望轻声问道,他的声音中没有指责,只有对林照内心世界的探寻。
“不是复仇,是交账。”林照低声道,语气中带着一种决绝,“他们欠老师一个公道。老师欠我一个句点。我做完了。”林照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给老师报仇,更是为了给这段痛苦的经历画上一个句号。他要让那些伤害老师的人付出代价,让老师的在天之灵能够得到安息。
程望静静地看着他,目光深邃而复杂,像是看着深水中漂浮不定的影子。他深知,林照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的行为虽然不可取,但他的遭遇却让人感到同情。
“你知道你做了什么,也知道会有什么代价。可你还来了。为什么?”程望再次问道,他希望能够从林照的回答中,找到解开他内心谜团的最后一把钥匙。
林照缓缓从衣袋中掏出一样东西——是一封旧信。信的纸张已经有些泛黄,边缘处也有些破损,看得出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
“我在国外的时候,收到这封信。”林照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追忆。
他递过去,程望接过,小心翼翼地打开——是秦言去世前半年写的一封信,落款却是未寄出:
【……林照,不知你在哪。为师已不再教书,众声喧哗,无力辩解。
教育之路,是孤独的,也是悲哀的。我唯愿你平安,无需为我受苦。
若你记得我,请记得我不曾期望你报答,只盼你活得有尊严,有爱心,有独立之思。】
——秦言
林照低声说:“你说得对,程警官。我不是要复仇……我只是活得太久,终于变成了老师最不希望我变成的人。”他的眼神在落日中渐渐收敛,像是从心底坍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追求所谓“正义”的道路上,已经迷失了方向,背离了老师对他的期望。
他慢慢转身,背对着程望,缓缓举起双手:“我不挣扎,你来结束这一切。”那一刻,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仿佛卸下了身上沉重的枷锁。
程望走上前,从腰间拿出手铐,动作轻柔却又坚定地为他戴上。那一刻,没有怒吼、没有挣扎,只有林间的风和落叶,还有空气里一种苍凉、静默的悲怆。风依旧轻轻地吹着,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段悲伤的故事吟唱着挽歌。
“林照,你是否知道你所涉的行为性质?”程望低声问,他的声音在风中有些模糊,但却清晰地传进了林照的耳朵里。
“知道。”林照回答得很干脆,他已经做好了接受一切后果的准备。
“是否有协助者?”程望继续问道,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林照的背影,试图从他的回答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没有。全是我一个人。”林照的声音中没有丝毫犹豫,他知道,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你有什么想说?”程望的声音变得柔和了一些,他能感受到林照此刻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林照沉默许久,终于说出一句话:“你相信,人心中的成见,能被改变吗?”这个问题,不仅仅是问程望,更是他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质疑。在他的经历中,他看到了人们对老师的成见,那些无端的指责和误解,最终导致了老师的悲剧。他不知道,这种根深蒂固的成见是否能够被改变。
程望答:“不能被消除,但可以被理解。”程望深知,人心中的成见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很难完全消除。但是,通过沟通、理解和包容,或许能够让人们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减少因成见而产生的伤害。
林照闭上眼,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有对程望回答的认可,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程望押着他下山,日头已经沉到山脊之后。林间光影交错,仿佛他们都被那片沉默的暮色吞没。
案件至此,真相大白。然而,谁是恶?谁是正义?在这条追索的道路上,或许永远无法清晰分辨。林照为了给老师讨回公道,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他的行为虽然触犯了法律,但他的动机却让人感到同情。而那些曾经伤害秦言的人,他们的行为看似没有直接的法律责任,但却在道德层面上受到了谴责。这一切,都让程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们只是遥遥望见正义的形状,却发现,在现实的迷雾中,正义的轮廓是如此模糊,需要人们不断地去探寻、去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公平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