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231章 重建三界(第2页)

三个月后,黑水河重新流淌起清澈的河水。当第一尾银色的魔鱼跃出水面时,岸边的魔众们发出了久违的欢呼。李二郎擦着汗对身边的魔族工匠说:"你看,治水不分仙魔人,关键是顺应水性。"那名魔族工匠难得地露出笑容,递给他一壶魔界特有的烈酒:"凡人,你有点意思。"

整顿内部秩序是更艰难的任务。混沌之战中,一些魔族趁机作乱,抢夺资源,如今战火平息,这些乱兵成了隐患。魔帝本想铁血镇压,却被人间的孔圣人拦住。"以力服人不如以德服人,"孔圣人指着那些被俘虏的乱兵,"他们大多是为了保护家人而误入歧途,不如让他们参与重建,戴罪立功。"

魔帝将信将疑地采纳了建议,让那些乱兵去修复被毁坏的平民居所。起初,乱兵们充满抵触,干活敷衍了事。直到有一天,一位失去儿子的老魔族颤巍巍地给他们端来热汤:"我儿也曾是乱兵,后来在守城时战死了。你们活着,就该做点正经事。"那天之后,乱兵们的态度彻底变了,他们砌墙时格外用心,盖好的房子比规定的还要坚固。

人间:炊烟再起

人间的重建是从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开始的。长安城的废墟上,幸存的百姓们正用断砖残瓦搭建临时住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抚摸着被烧毁的门框,那里曾挂着他儿子中举时的牌匾,如今只剩下焦黑的木痕。"张大爷,别难过。"年轻的猎户阿虎扛着一捆木材走来,"我们先搭个棚子过冬,开春了再盖新的。"

最大的困难是粮食短缺。战乱让良田变成了战场,种子也大多遗失。正当人们发愁时,仙界的土地神降临了。他带来了天界的灵谷种子,笑着说:"这种子三天就能发芽,一个月就能收获,就是味道有点淡,得靠你们人间的厨艺调味。"

百姓们半信半疑地种下种子,三天后果真冒出了翠绿的嫩芽,一个月后,金黄色的谷穗沉甸甸地弯下了腰。收割那天,全村人都围着第一束灵谷欢呼,一位老婆婆颤巍巍地煮了一锅灵谷粥,尝了一口后热泪盈眶:"有粮食,就有活下去的指望。"

重建城镇时,工匠们发现古代城墙的图纸遗失了。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时,魔界的石匠大师带着图纸来了。"这是我族修建黑风城时的图纸,"他指着图上的拱形结构,"这种设计能抵御洪水和攻城锤,你们稍作修改就能用。"

最令人感动的是跨种族的互助。北方的牧民们没有足够的布料做冬衣,瑶池的仙子们便送来织着暖玉丝线的布匹;南方的渔民们缺乏渔船,魔界的造船师便教他们用玄铁加固船身;西域的商队找不到水源,仙界的云游仙便帮他们引来地下暗河。

长安城重建完成那天,百姓们特意在城门口立了一块石碑,碑上没有刻帝王将相的名字,只刻着三行字:"仙助我以灵,魔助我以力,人助我以心。"石碑落成的瞬间,天空中同时出现了仙界的祥云、魔界的紫电和人间的彩虹,三道光芒交汇在石碑上,竟形成了一道小小的三界通道。

云澈站在石碑前,看着往来于通道中的三界生灵——仙界的仙童向魔界的小恶魔请教投石技巧,人间的书生与魔界的文士讨论诗词,他忽然明白,真正的和平不是没有战争,而是战争之后,不同的种族依然愿意伸出援手,共同编织新的希望。霄澜剑在鞘中轻轻嗡鸣,仿佛也在为这来之不易的安宁而喜悦。

夜幕降临时,三界同时亮起了灯火。仙界的琉璃灯照亮了重建的琼楼,魔界的篝火温暖了修复的城墙,人间的烛火点亮了每一户重新升起炊烟的人家。这些光芒或许微弱,却足以驱散战争的阴霾,照亮一条通往未来的、充满希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