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渝火锅发 作品

第334章 药方应以温补药材为主,慢慢调理

落水着凉不稀奇,稀奇的是贾东旭为这点小病竟瘫在床上起不来身。这就透着古怪了。那年头虽说吃喝不如现在,可人们身子骨硬朗着呢。哪像现在的年轻人,整天熬夜点外卖,个个病恹恹的。那时候的孩子皮实,感冒发烧捂床被子发发汗,第二天照样生龙活虎。

偏巧贾东旭病倒在床,多亏何雨柱送来的荤菜才勉强能走动。本以为这次该痊愈了,谁知竟晕倒送医。要说没蹊跷,谁信?

风言风语一传开就收不住了。不过贾张氏正在煎药,邻居们也不好当面议论。

约莫三刻钟后,中院弥漫着苦涩的药香。

何雨水正捧着识字本专心学习,被这气味熏得直捂鼻子,小手不停地在面前扇动。

"哥哥,外头的味道好难闻啊。"

煎煮的中药本就气味浓烈。

虽说良药苦口,但这苦味不光折磨舌头,连鼻子也跟着受罪。

小孩子自然最讨厌这种味道。

何雨柱见状,轻轻关上了何雨水身旁的窗户,暗自思忖。

"嗯……白芍、桂枝、炙甘草、炮姜……"

自从研习药膳以来,何雨柱已熟悉了六七十味药材的特性。

千万别小看这个数目。

识得药材与精通运用是两码事。

在这几十味药材范围内,何雨柱能准确把握配比,使药效发挥到最佳。

这般精妙的运用,即便是药铺里学艺多年的学徒,也未必能做到。

院中飘来的药味,他稍加辨别,就道出了其中成分。

贾东旭得的并非重病,卫生所开的都是普通药材。

因此何雨柱辨认起来并不困难。

但很快,他发现了问题。

贾东旭的情况他有所耳闻。

落水后染上风寒,久病不愈,今日昏倒想必是风寒未清。按理说,药方应以温补药材为主,慢慢调理。

可他刚才闻到的几味药里,却混入了性寒之物。

这方子似乎不太对劲。

并非寒温不能并用。

巧妙搭配下,寒温相济反而能增强疗效。

但炙甘草气味浓烈,炮姜气息偏淡,开方的大夫可能意在调和,但剂量似乎有误。

尽管如此,何雨柱研习药理时日尚短,不敢断言自己的判断一定准确。

再加上他对贾张氏素无好感,索性闭口不言,省得惹麻烦。

有这工夫,不如多钻研药膳。

临近傍晚。

何雨柱看了看天色,该做晚饭了。

他避开何雨水,从空间取出食材,随后带她去后院聋老太太家。

今晚答应要给老太太做饭。

毕竟要不是老太太指点,他也不会轻易打听到药膳的门路。

他一手提着条两斤重的鲫鱼,另一手拎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白菜和萝卜则由何雨水抱着。

两人刚出门,就看见许大茂晃晃悠悠地走进院子。

远远地,他哼着小曲,手里晃着根糖人。

那糖人用糖稀浇在木棍上,黄澄澄的,要一百块一根。

平日里,哪个孩子要是买上一根,身后准跟着一群眼馋的小伙伴。

此时细细品味,更是享受。

许大茂正是这么想的。今天他去放映师傅家。

跟着学了段时间,正巧师傅接了个在城里放映的活,就带上了他。

不得不说,这师傅真够意思,也不知许伍德怎么攀上这关系的。

师傅带着徒弟外出见世面,外人都夸许大茂机灵。放映队的人看他顺眼,顺手给了根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