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难题(第2页)
其二,立规。
宋小麦目光从瞠目结舌的小姑身上移开,落在早已放下账本,怔怔望着她的阿姐月娥身上。
“阿姐,今后咱们作坊在制薯粉前,需再做些调整。”
“将山薯原料来源及其品质,分作四类品级。”
“这...都是同一锅里制出的粉,如何分类?”宋月娥犯难。
宋小麦缓缓摇头:“不难,待咱们村种出山薯后,将野生和种养分开即可。”
“野生来自山野,不易采摘,风险大,此间成本不比田中耕种低。”
“所以咱们将采来的野山薯,选出个大饱满,品相最优的,作为特级薯粉类,定最高价。”
“剩下的,作为次一等,价格也次之。”
“待秋收后,再把咱种出的山薯同样分类,作三级,四级。”
宋秋生不懂,这样做有何意义,且还会让作坊工序麻烦不少,不是画足添蛇么?
宋小麦却没急着回他这个问题,只道:“咱今后对外,尤其要强调野生山薯的稀缺性和卓越品质,并宣称特级山薯粉每年仅于冬季采挖期后,才能限量放出。”
后山深处那么大一片野山薯资源,她不可能就此放弃,每年选在万物蛰伏之际进入采挖,安全一些不说,如此分级之下,可以顺势拔高它的价值,物有所值。
让不同等级的薯粉进入不同消费渠道,也可避免陷入低端混战。
如此,不仅能凸显宋家村的权威地位,也能最大程度保障村中作坊利益。
当然,别人也可以跟着效仿,去收野生山薯。
只不过,山里长的东西,不比地上种的,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一顿饱和顿顿饱的道理。
周遭外围山中资源,早有被人挖到弹尽粮绝的一天,但那片后山...却是独属于他们一个村的天然资源所在。
所以她一点也不担心效仿问题。
这些道理,宋小麦也不准备直接回答跟前几个孩子。
世间学问,并非尽在书本章句之间,想要真正悟透,了然于心,还得躬身亲历,才能真正化为己用。
宋小麦望向宋家兄弟几个,笑道:“以往都是先生出题考较,今日这其间道理,不妨让小妹我也卖个关子。”她笑盈盈道:“二哥三哥,还有修远,你们既已读书明理,不妨今后分出些许精力,寻一寻其间答案如何?”
没想到小妹说着说着,还给自己几人抛出一道难题,宋家兄弟几个先是一怔,在看到对方那眼里藏不住的促狭后,只以为对方又生了搞怪捉弄心思,皆无奈一笑。
“寻就寻!”性子最是直白的宋秋生想不了那么多,满口应下,只觉小妹突发奇想,刻意为之。
一旁心思内敛许多的宋冬生却不觉得这般简单。
望着小妹虽促狭,却大有深意的目光,笑过之后,不由沉思。
以前总觉得村中作坊有小妹带着家中母亲几人操持,他们帮不了太多忙,唯有将一门心思用在读书上,早点读个名堂出来,以作报答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