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亲笔(第2页)

看完这一段话,宋小麦一目十行,迅速扫过。

时光静谧,匆匆流转。

黄辰安并不知信里内容,可见到信纸在宋小麦手中微微颤抖时,心头也不由跟着一沉。

待将书信内容全部看完的宋小麦,目光呆滞,伫立良久。

此状莫说黄辰安,连白英都看出了不对,捏着药箱肩带的手不由一紧,下意识问出:“可是...买卖出了什么变故?”

宋小麦深吸一口气,回望跟前二人:“倒也不是什么变故...”

危险与机遇共存吧...

原来...

年前她送往禹州的那批薯粉,商行为了疏通关系,作为土仪送给了不少禹州显贵。

后来薯粉如当初金管事信中所言,备受当地富贵人家喜爱,还接下不少订单。

此事原本是各方喜闻乐见的好事一桩,哪知...哪知那份被禹州府令夫人收走的薯粉,又被对方再度辗转送去了京城娘家!

好巧不巧,这位府令夫人的亲娘脾胃素来孱弱,久治不愈,尝得薯粉后,竟然胃口渐开,身子也跟着轻快了不少。

京城府邸见此,在薯粉用完之际,立刻派人去城里采购同类之物,却不知为何!京城采去的薯粉,无论口感、效用,都远逊于宋小麦所制,此等差异,让那京城中的老夫人很是不喜。

虽说信中没有多言老妇人何等身家地位,可宋小麦还是敏锐的觉出,就各方表露出的急迫模样,这位,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否则,京城也不会快马加鞭赶至禹州,专程采购薯粉。

然薯粉早已售罄,这一去自是无功。

京城来的人采不到薯粉,府令夫人也备感压力,最后这份压力,便施加在了禹州恒仁商行头上。

常言道,商不与官斗。

此种关节,一个涉及京中权贵,一个涉及禹州府令,恒仁商行于商界地位再是超然,面对这两结节,也只能避其锋芒。

万般无奈之下,冯少卿不得不亲笔手书一封,心中言辞恳切,让宋小麦无论如何,务必于月底前,赶制出一批品质不逊于前次的山薯粉,数量还不能低于五十斤。

信中道:无论成本,工价酬劳,只要宋小麦开口,商行绝无二话!

信中更道:若此事能成,商行必有重谢,更可与宋小麦签订长期专供契书,保价报销!

宋小麦倒吸一口凉气,京城贵胄,府令夫人,恒仁商行!

一个一个的字眼,如同天雷一般,在她脑海里来回碾压。

她万万没想到,当初为了打开销路而送出去的几份“样品”,竟会牵扯进如此大的旋涡之中。

宋小麦怔怔出神,目光不由落在远处那些忙碌的村民身影之上。

她敏锐感到,此事做成,宋家村的这座共营作坊,将彻底搭上恒仁商行这条快舟,一飞冲天!

若不成...不仅会彻底失去恒仁商行这个至关重要的合作伙伴,更可能因供应不力等莫名其妙的原因,被那远在州府...远在京都的庞然大物开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