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懂
节庆热闹全靠人为营造,归咎起来,不过两个字,“串门”。繁复一点或成句,“带着谁也用不上的礼物串门”。
年初二“串门”活动正式启动,从至亲开始,虹影随母亲穿过弄堂,到大伯二伯那儿吃吃喝喝度过一日。
不知从何时起,所有人都认定虹影已定陈彦柏这门贵婿,言语来去之间,全是对陈家金钱和势力的打听。
也有询问陈彦柏这个人的,二伯母道:“是我没福了,上次陈少爷登门,我刚好不在家。听说相貌周正,举止斯文,是燕京大学的大学生?”
关于燕京大学,又有一番讨论,旧思想自有旧东西来照应,大伯母说:“那燕京大学是一等一的学府,相当于前朝翰林院,里头都是有学问的人。”
“哎呦,翰林院呐,那以后岂不是要做官,做大官?”
“可不是,做官...”大伯母云珍说到这里,嘴里砸吧出一点酸意。
虽然民国,虽然败落,娄家人始终信奉“做官才是人间正途”的道理。
“呦呦呦,既富又贵,这样的好人家,这些年是不常见的了,怎么让你们寻到的?”二伯家有待字闺中的小姐,过了年刚满十五,二伯母转而问虹影的母亲。
淑婉只是微笑,并不言语。她倒不是卖关子,实在是有点不敢应承下去,这些日子虹影在她眼皮子底下的言行举止,让她对这桩婚事越来越没有把握。
不说远的,单说陈彦柏年三十送来的那些精美礼物,虹影碰也不碰。但是瞧着她的形容,又不是无动于衷,甚至有些发痴,拿起一本不知所谓的书,双目含情,嘴角隐隐便起笑影。
对着镜子,顾影自怜,她看自己能看上半日。
破天荒地,居然听起了戏,把留声机搬到她房间,牡丹亭那几折她能听到深夜去。
真如戏文里说的,神情腰肢与往日大不同。
“不是寻来的,是囡囡同学家里,自己看上我家囡囡的。”李妈在旁骄傲地补充。
大伯家的慧卿,三月就要出阁去,听到这里,只恨自己困守家中不能外出自由地结识那些时髦朋友,她看虹影在花厅外的金鱼池边躲清净,专程走过去,两姐妹坐在波光粼粼的池边,慧卿道:“虹姊,还是你好,奋力要读书,如今给自己找了这么好一个前程。哪像我,嫁去那样的人家,换汤不换药,比这大厦将倾的家好不到哪里。”
说着便想起自己的未婚夫,年纪轻轻鸦片不离身,眼角不觉挂了泪。她是不知道虹影,依着虹影,她恨不能顺着这金鱼池,翻出那墙外去。
她也是纳闷,怎么她的婚事,自己没说半句,那些人一桩桩一件件装模作样地把新嫁衣劈头盖脸往她身上砸。
“那是没谱的事,你听她们瞎说。”她道。
说完便离开这是非之地,她对母亲说道:“大伯书房里有好些书,我上次接电话的时候随手翻了翻,有几本于我学业有用。闲着也是闲着,我看看书去。”
进了书房关了门窗那是如鱼得水,先翻看这两天的报纸,报纸上满版都是潇潇洒洒的严幼成,她晚上做梦也摆脱不了的男人。
“沉冤得雪”、“德艺双馨”、“洁身自爱”,满目都是对幼成的赞誉,她一张张报纸翻过去,心花怒放,笑出了声。
听见自己的笑声觉得突兀,她抿紧嘴,报纸看过了再看一遍,在严幼成的全身照上她目光久久不能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