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私心(第2页)
诸葛亮点点头,心中暗自思忖,确实如此,“皇帝”不过是一个称谓而已,坐在那个至高位置上的人,叫皇帝可以,叫其他称呼也未尝不可。
李远见诸葛亮认同自己的观点,便继续说道:“李公之前就曾说过,天下不能仅仅掌握在一家一姓之人手中。想那始皇帝好不容易一统天下,建立不世之功,却因胡亥的昏庸无能,致使秦朝二世而亡。
大汉历经两朝,前期也有不少明君,可即便如此,也抵不住后世子孙的昏聩。而且,李公一直强调,绝对的权力必然会滋生绝对的腐败。你看李公如今推行的政策,将权力一分为三,让各方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我想,即便李公真的称帝,也会用类似的方式来限制皇帝的权力。”
诸葛亮听闻,不禁感慨道:“没想到李公如此无私,竟有这般深远的考量。”
李远心中暗自苦笑,心想,自己要是真的无私,又怎会产生称帝的想法呢。不过,他确实打算为后世定下一个框架,就如同后世的君主立宪制一般,让王在法下。
后续还会陆续组建内阁、军部、国院,形成三权分立的局面,使它们相互制约又互不干涉。如此一来,皇帝或许会逐渐变成一个象征意义上的吉祥物,但这样做,起码能让李家一直保住富贵。
随后,为了缓和略显严肃的气氛,李远和诸葛亮便转移了话题,开始聊起其他人的趣事。当听到诸葛亮这次前来长安是为了找华佗看病时,李远微笑着说道:“孔明,华佗医术精湛,声名远扬,我相信他肯定可以把你的问题解决的。”
诸葛亮感激地说道:“那就借知远兄吉言了。”
不知不觉,众人酒足饭饱。两家人起身相互告别,各自踏上归途。
在回去的路上,黄月英兴奋地说道:“夫君,你知道吗?蔡姐姐是在报社里工作,她说等我们看完病,要带我去报社看看呢。我觉得他们两夫妻都不是一般人,谈吐举止之间,尽显不凡。”
诸葛亮微微点头,说道:“夫人,你有没有发现,李远李行知,李行李知远,这两个名字很相像吗?”
黄月英先是一愣,随即震惊地看向诸葛亮,似乎明白了什么,嘴里下意识地说道:“他就是……”后面的话,她终究没有说出来,但眼神中已满是难以置信。
诸葛亮点点头,神色笃定,他根据今日与李远的种种交谈和接触,大概可以确定,今天他们遇见的,就是李远一家人。
这个发现让他心中波澜起伏,回想起今晚的种种对话,他越发觉得李远此人深不可测,其对于天下、权力、未来的见解,都远远超出常人。
这一晚,长安城的灯火依旧璀璨,而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心中,却因为这个惊人的发现,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