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宝就是矿泉水 作品

第246章 离开与抵达(第2页)

赵云听闻,爽朗地放声大笑,豪迈地回应道:“元直,难道你就不想吗?咱们有幸追随主公,如此明主在前,正是我们成就一番伟业的大好时机!”两人相视而笑,那笑声中满是对未来战斗的热切期待和坚定不移的自信。他们坚信,以自身的能力,在即将的中原大战中,必定能崭露头角,绝对不会逊色于任何人。

特别是在李远的无意提及下,赵云得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张绣竟然是自己的二师兄。如今,张绣在西域闯出了极大的名头,声名远扬。这一消息,让一向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赵云,心中也不禁生出了一股暗自攀比之意。他渴望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能与二师兄张绣一样,立下卓越战功,展现自己的非凡实力。

赵云对徐庶说道:“元直,你那位好友诸葛亮还没抵达长安吗?可千万别等我们都出征了,他却还没到啊。”徐庶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按孔明之前给我的回复,算起来他应该早就到了才对。”

赵云不禁说道:“莫不是在路上遭遇了什么意外?”徐庶赶忙摇摇头,语气笃定地说:“以孔明的聪明才智,断然不会让自己陷入意外之中。况且,只要进入主公的领地,这里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根本不会发生意外状况。想必他只是途中耽搁了些时日。”

而此时,诸葛亮正一脸疲倦地坐在晃晃悠悠的马车上,身旁陪着同样满心期待的黄月英,缓缓朝着长安进发。

自从踏入李远的领地,诸葛亮就仿佛发现了一片全新且充满魅力的知识海洋。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李远政策和治理方针的细致观察与深入了解之中。

每抵达一个地方,他都会主动且热情地与当地的百姓交谈,倾听他们的生活琐事,感受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变化;也会与官员们虚心请教,探讨各项政策的实施细节和背后的深远意义。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他的双眼愈发明亮,那是智慧被点燃的光芒,心中对李远的敬佩也与日俱增。

看着丈夫如此痴迷于对李远治理之道的探寻,几乎将此次前来长安看病求子的正事抛诸脑后,黄月英心急如焚,多次耐心劝阻。每次诸葛亮都满口答应,保证第二天一定不再四处奔波,安心准备看病事宜。

然而,到了第二天一早,他又忍不住出门去探寻李远治理下的各种新奇事物。黄月英无奈之下,狠下心来,决定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她故意在晚上与诸葛亮“周旋”,让他第二天没有精力出去乱跑。然后,她租了一辆马车,拉着诸葛亮朝着长安赶路。

此时,满脸红光、略显俏皮的黄月英看着疲惫不堪的诸葛亮,心中不禁泛起一丝不好意思。但她也是出于对两人多年无子困扰的担忧,一心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个难题,才出此下策。

而诸葛亮则在心中暗自打定主意,自己如今这副狼狈模样,绝对不能去找徐庶,不然以徐庶的性子,肯定会笑话自己个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