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热气球
李远清了清嗓子,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他打算对现有的州郡制进行改革,将其转变为行省制度。在这种新制度下,疆域之间相互交错,以避免地方势力过度集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他还计划对兵种进行重新组建,打造集团军,并设立专门的训练基地,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此外,李远还提出要改革文字,推行简体字,以此在天下范围内开展扫盲运动,提高百姓的文化素养。最后,他决定降低农税,鼓励百姓开荒种地,发展农业生产。
李远这一件件改革计划,听得众人头皮发麻。卢植和蔡邕都是阅历丰富、老练稳重之人,他们自然明白李远提出的这些方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他们也深知,如此大规模的改革,必将面临重重阻力。
赵云、徐庶和石韬也并非愚钝之人,他们同样看得出这些改革方法的诸多好处。三人对视一眼,纷纷表示愿意坚定地支持李远的变革。
就在李远于长安召集自己的文武官员,热烈商议变革大计之时,一场秘密行动正在邺城悄然拉开帷幕。锦衣卫的汪直亲自率领着一众精英,分成若干小队,分批潜入邺城。
他们怀揣着对袁尚和李孚的满腔怒火,还携带了大量的炸药,准备给予这两个策划刺杀李远子女的罪魁祸首致命一击。
抵达邺城后,汪直等人迅速与当地的锦衣卫取得联系。在详细分析了从各处搜集来的情报后,他们精准地锁定了袁尚和李孚的住所,并开始精心谋划如何将二人一举除掉。
此时的袁尚和李孚,在听闻王越刺杀行动失败的消息后,心情格外失落。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号称当世第一剑客的王越,竟然会在这次行动中折戟沉沙。
这不仅意味着他们企图阻挡李远的计划落空,更让他们开始担忧李远的报复。袁尚整日里提心吊胆,那副兢兢战战的模样,终究还是被袁绍发觉了异常。在袁绍的再三追问下,袁尚自知无法隐瞒,只得将策划行刺李远子女的事情和盘托出。
袁绍听闻后,顿时火冒三丈,气愤袁尚竟然瞒着自己做出如此鲁莽的事,还到现在才告诉他。但袁尚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舐犊情深的袁绍,最终还是选择了袒护他。
袁绍让袁尚暂时回到大将军府居住,大将军府内守卫森严,防御周全,袁绍认为这样能给袁尚提供足够的保护。同时,他也给李孚增添了不少护卫,试图以此来防范可能到来的危险。
然而,袁绍的这一安排,却引起了袁谭的强烈不满。原本,他们这些成年的儿子都在外面居住,各自发展势力。如今袁绍却让袁尚住进大将军府,这意味着袁尚每天都有机会与袁绍接触,深得袁绍的恩宠。
袁谭心想,自己身为长子,同样战功赫赫,为袁家的基业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为何父亲却如此厚此薄彼,对袁尚这般偏爱?这让袁谭心中愤愤不平,越想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