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河海神只录:冯夷治河、奇相护江与龙王定海
黄河自昆仑山下奔涌而出,裹挟着黄土高原的赤沙,在中原大地蜿蜒成一条浑浊的巨龙。上古之时,这条龙性情暴戾,汛期一至,浊浪排空,吞没田庐,溺毙百姓,两岸之人皆呼其“害河”。在黄河东岸的冯邑,有个名叫冯夷的青年,生得魁梧,水性超群,更兼一颗悲悯之心——见乡邻常为河水所苦,他便日日在河边巡查,遇有船只将覆便跃入水中施救,见有孩童近岸便上前劝阻,久而久之,乡人称他“河护郎”。
冯夷心中始终有个信念:若能让黄河不再泛滥,便是此生最大的功德。他听说黄河源头有仙人居住,或许能求得治水之法,便收拾了行囊,孤身向西而行。这一路走了三月有余,穿峡谷,越荒原,渴了饮涧水,饿了采野果,终于抵达昆仑山下的黄河源头。此处河水清澈见底,与下游的浊浪判若两河,岸边立着一位白发老者,身着素袍,手拄竹杖,正望着河水出神。
“晚辈冯夷,求见仙人,愿求治水之法,解两岸百姓倒悬之苦。”冯夷跪地叩首,声泪俱下。老者转身,目光如炬,笑道:“你心有善念,又有韧力,倒是个可塑之才。只是黄河之患,非人力可独解,需借天地之力。我这里有‘八石散’,服之可脱凡胎,化而为神,届时你便能通黄河之灵,掌河水之脉。但你要记着,成神之后,不可失却初心,若为私欲所困,必遭天谴。”说罢,老者从袖中取出一个玉盒,递与冯夷。
冯夷接过玉盒,见盒中装着八粒晶莹的石子,散发着淡淡的清辉。他谢过老者,当即服下一粒,只觉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顺着经脉游走全身,疲惫顿消;再服第二粒,耳聪目明,能听见远处水鸟的啼鸣;待八粒尽数服下,他忽觉身体变轻,脚下生风,竟能踏水而行,黄河中的每一朵浪花、每一块暗礁,都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中——他真的通了河灵。
老者见他得道,颔首道:“此后你便是黄河之神,号‘河伯’,可乘白鼋巡河,以文鱼为侍。切记,护佑百姓为要,不可滥用神力。”言罢,老者化作一阵清风而去。冯夷望着滔滔河水,俯身一拜,而后召来一只巨大的白鼋,乘上它顺流而下。行至孟津段时,见一艘渡船被巨浪掀翻,乘客在水中挣扎,他当即抬手一挥,河面瞬间平静,又令文鱼衔住乘客的衣袖,将他们送回岸边。百姓见此神迹,纷纷跪地叩拜,呼“河伯显灵”。
可日子久了,冯夷渐渐忘了初心。他见百姓为感恩,常向河中投掷牛羊祭品,便觉得自己身为河神,当受更尊荣的礼遇。当地官吏窥破他的心思,竟借“河伯娶妇”之名搜刮民财——每年选一位美貌少女,梳妆打扮后投入河中,谎称“献给河伯”,实则将钱财中饱私囊。冯夷起初虽不赞同,却也未加阻止,只当是百姓对自己的敬畏。直到战国时,西门豹任邺令,见此荒唐之事,当众揭穿官吏的骗局,将为首者投入河中,还带领百姓开凿水渠,引黄河水灌溉农田,从此邺地再无水患。
冯夷在河中见西门豹正直敢为,又见百姓因水渠安居乐业,羞愧不已。他想起仙人“不可失却初心”的告诫,当即显形于西门豹面前,躬身道:“此前我纵容恶俗,有负河神之职。今后愿助君治水,护佑两岸百姓。”此后,冯夷果真尽心尽责:汛期时,他令白鼋疏通河道,令文鱼警示险滩;枯水时,他又引源头之水补给,让农田不致干涸。百姓感念他的功德,虽不再有“娶妇”之俗,却会在河边立祠,供奉鲜果,称“河伯祠”。《庄子·大宗师》中记载“冯夷得之,以游大川”,便是记他得道后护佑黄河的事迹。
与黄河的暴戾不同,长江自唐古拉山发源后,一路吸纳百川,在蜀地劈开巫山,形成三峡奇景,而后横贯江南,水势虽浩渺,却少了狂躁。上古时,长江流域多为巴蜀之地,百姓以渔耕为生,却也常遭江水突袭之祸——尤其是三峡一带,江面狭窄,暗礁密布,狂风骤起时,船只往往触礁沉没,尸骨无存。蜀地有个名叫奇相的女子,家住瞿塘峡畔,父亲是个老船工,却在一次运粮途中被江水吞没,尸骨无寻。
奇相悲痛之余,立下誓言:要护佑所有行船人平安过峡。她日日在江边守望,见有船只驶来,便高声提醒暗礁的位置;遇有狂风将至,便敲响家中的铜盆,以声响警示。可她毕竟是个凡人,能警示的范围有限,仍有不少船只遇险。一日,奇相在江边哭泣,忽闻空中有声音传来:“你心怀善念,愿护众生,可愿入我门下,习得控水之术,为长江之神?”
奇相抬头,见一位身着青衣的女子立于云端,容貌清丽,手持竹篮,篮中盛着江珠。她知是仙人显灵,当即跪地叩首:“若能护佑行船人,弟子愿受一切苦。”青衣女子笑道:“我乃巫山神女,掌管巴蜀云雨。长江为天下巨川,需一神守护,你有此心,便是最佳人选。这篮中江珠,乃长江之精所化,你每日服一粒,七七四十九日后,便可与长江相通,化身为神。”说罢,将竹篮掷下,而后隐入云中。
奇相依神女之言,每日服一粒江珠。初时,她只觉浑身清凉,能听见江水流动的声音;服至二十一日时,她能在水中呼吸,如鱼儿般自在;待四十九日满,她忽觉身体轻盈,化作一道青光,融入长江之中。她试着抬手一挥,瞿塘峡中的暗礁旁竟生出一片片芦苇,为船只指引方向;又张口一吹,江面的狂风顿时平息,浪涛变得温顺。
从此,奇相便成了长江江神。百姓不知她的名字,只知每当船只遇险时,江面便会出现一位青衣女子,或是指引方向,或是平息风浪,便称她“江夫人”。《广雅·释天》中记载“江神谓之奇相”,便是对她的称谓;而《蜀王本纪》中则提到“奇相,蜀人也,化为江神”,记的正是她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