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东王公:蓬莱仙籍里的男仙之祖(第2页)
作为“阳”与“东”的象征,东王公的神力不仅用于仙界秩序,更常护佑东方人间的安宁。东海沿岸的百姓,虽未必人人知晓他的名字,却都受过他的恩惠,其中“镇压鼍龙”与“平衡阳气”两桩神迹,至今仍在沿海渔村流传。
东海深处住着一条鼍龙,修行千年,能掀起万丈巨浪。某年夏日,沿海渔村的渔民因捕鱼过多,误捕了鼍龙的幼崽,鼍龙怒极,竟在半夜掀起海啸,海水倒灌,淹没了半个渔村,无数百姓葬身鱼腹。幸存的村民逃到高处,在海边搭建草棚,日夜跪拜,祈求神仙保佑。
消息传到蓬莱,东王公立于岛边的望海台,望着东方海面翻滚的黑色巨浪,眉头微蹙。他知鼍龙本是上古异兽,若强行斩杀,恐引发东海海底的岩浆喷发,反倒酿成更大灾祸;但若放任不管,渔村百姓将再无生路。思索片刻,他召来座下仙官玄真子,从袖中取出一枚通体莹白的“定海神珠”,道:“此珠能镇住水中妖物的戾气,你携珠前往渔村,先安抚海浪,再劝鼍龙收手。若它不听,便以珠困住它,带回蓬莱,我自会处置。”
玄真子领命而去,驾着祥云来到渔村上空,将定海神珠掷向海面。宝珠落入水中的瞬间,发出柔和的金光,原本狂暴的巨浪竟如被驯服的猛兽,缓缓退去,露出被淹没的土地与房屋残骸。鼍龙见海浪平息,怒而冲出水面,张开巨口,露出锋利的牙齿,欲吞掉玄真子。玄真子喝道:“东王公有令,你若再害百姓,便将你镇压于东海海底的寒泉之中,永世不得出!”
鼍龙虽然凶猛,却忌惮东王公的阳刚之力——它曾在千年前行经东荒山,见过东王公释放阳气滋养万物的景象,知其力量远超自己。又见定海神珠的金光正压制着自己的戾气,它只得收敛凶性,退回海底,承诺此后不再扰乱渔民生计。事后,东王公又命玄真子赐给渔村一口“仙泉”。此泉之水甘甜清冽,不仅能饮用,还能滋养庄稼——哪怕海水再次倒灌,只要用仙泉水浇灌土地,庄稼便能正常生长。村民们为感谢东王公,在海边建起一座“东王祠”,供奉着他的画像。
还有一年,东方大地遭遇大旱,连续三个月无一滴雨水,田地干裂如龟甲,庄稼尽数枯萎,百姓只能掘井取水,却连深井都见了底。地方官员派人前往蓬莱祈求降雨,东王公得知后,立刻前往东方的“阳和山”——这座山是东方阳气的源头,若阳气过盛,便会导致干旱。
他登上阳和山巅,盘坐下来,双手结印,将山巅过剩的阳气缓缓引入自身,再转化为甘霖,洒向东方大地。起初只是零星小雨,渐渐变成瓢泼大雨,下了整整三日。雨后,干裂的田地重新变得湿润,枯萎的庄稼抽出新芽,百姓们欢呼着跑到雨中,跪地叩谢。
东王公与西王母,虽一居东海蓬莱,一居西天昆仑,却因“阴阳配位”的职责,常有往来,共同维持着三界神仙体系的平衡。他们的互动,不像凡间情侣那般缠绵,更像是并肩共事的伙伴,以“仙籍”为纽带,彼此配合,却又各有侧重。
每年春分时节,天地阴阳之气交汇,东王公便会驾着青鸾车,前往昆仑瑶池,与西王母在“天枢殿”共同修订仙籍。殿内摆着两张玉案,东王公的玉案上放着男仙籍册,西王母的玉案上放着女仙籍册,两人逐一审阅仙籍变动:哪位仙官因护佑百姓有功,该升阶;哪位仙人因触犯仙规,该降品;哪位凡间修行者德行足够,可录入仙籍。
有一次,两人在修订仙籍时,发现凡间有位名叫“麻姑”的女子,修行千年,不仅自身修为深厚,还常以仙术救助贫苦百姓,甚至在洪水灾害中,用仙力托起倒塌的房屋,救下数十名村民。西王母见后,笑着对东王公道:“此女德行与修为皆优,当入女仙籍,封‘麻姑仙’,掌管凡间祥瑞之事。”东王公点头赞同:“若凡间多些这般心怀苍生的修行者,三界便会更安宁。我看她日后可参与蟠桃会,与各路神仙交流,也好提升修为。”后来,麻姑果然成为着名的女仙,还留下了“麻姑献寿”的传说——而这背后,正是东王公与西王母共同的认可。
除了修订仙籍,两人还会共同制定仙规。比如曾有仙人因羡慕凡间富贵,私自下凡为官,干预凡间政事,导致某国朝政混乱,百姓受苦。东王公与西王母得知后,便共同商议,定下“仙人不得私自下凡为官,若需干预凡间事务,需经两人共同应允,且仅限赈灾、除妖等大事”的仙规,还将那位私自下凡的仙人贬为凡人,让他体验凡间官场的险恶,以此警示其他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