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四御定天:辅佐玉皇的天界核心力量(第2页)
玉皇大帝召集神仙商量,大家都说“南北极是天轴的根,要是稳不住,三界就全完了”,可没人能搞定。勾陈大帝站出来说:“我之前用过北极星的力量,我去稳住南北极!”他带着斩妖剑飞到天倾斜的地方,看见南北两极像陀螺一样转,天轴晃得快断了。勾陈大帝把斩妖剑插进天轴正中间,再用自己的神力为引,召唤来“玄武神龟”和“青龙神蛇”,让它们缠在天轴上稳住两极——玄武管北边,青龙管南边,俩神兽一配合,天轴慢慢稳了,南北极也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玉皇大帝见勾陈大帝能稳住天轴、管打仗,就封他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让他管天界的军队,统帅天兵天将,还负责盯着南北两极,不让天轴再出问题。之后只要天界有叛乱,比如刑天的后代想反对玉皇大帝,勾陈大帝就带兵去镇压,他的军队排得整整齐齐,打哪儿赢哪儿,天兵都服他;每逢南北极有动静,他也会去查看,用神力调整,天轴从此一万年都没再出过事情。
后土皇地只是四御里唯一的女神,《礼记·月令》里最早称她为“后土”,一开始只是民间供奉的土地神,后来因为做了太多好事,升级成了“地母”,和玉皇大帝这个“天父”对应,专门管大地万物和地下的幽冥界,就像《元始上真众仙记》里说的“天父地母,共管阴阳”。
很久以前,昆仑山脚下有一块土地,因为受到昆仑山的灵气滋养,慢慢有了意识,这就是最早的后土。那时候大地刚形成,草和树很少,老百姓靠打猎过活,经常因为土地贫瘠种不出东西而挨饿受冻。后土看到后,就调动自己的灵气滋养土地,让草长得茂盛、五谷能生长;还教老百姓开垦田地、播种粮食,老百姓终于有了吃的穿的,都叫她“土地娘娘”,给她建小庙供奉。
大禹治水的时候,人间发大水,大地裂了好多缝,洪水灌进裂缝里,老百姓没地方住。大禹虽然能把洪水引到海里,却没法把大地的裂缝补好,急得团团转。后土看见后,就现身到大禹面前说:“大地裂缝是地脉崩坏,我愿意用自己的灵气补好它。”她钻进大地深处,收集金木水火土五种土的灵气,又把自己修了一万年的功德融进土灵里,做成“后土补天石”(不是女娲补天时用的石头,是补地脉的石头),一块一块填进裂缝里。每填一块,大地就震一下,裂缝慢慢合上;填到最后一条大裂缝时,后土的灵气全用完了,差点消失。老百姓看见后,都跪下来祈祷,用自己的愿力帮她恢复。靠着老百姓的香火愿力,后土慢慢恢复了神力,终于把所有裂缝都补好了,大地又变得完整了。
洪水退了,人间太平了,可地下的幽冥界却乱套了——死了的人的魂魄没地方去,到处飘荡,吓老百姓。玉皇大帝召集神仙商量怎么管幽冥界,后土站出来说:“大地是万物的母亲,死人的魂从大地来,也该回大地去。我愿意管幽冥界,给亡魂立规矩。”她钻进地下,开辟出幽冥地府,设置了十殿阎罗,定了“因果报应”的规矩:好人下辈子投好人家,坏人就进十八层地狱受罚;还建了奈何桥、找了孟婆熬孟婆汤,让亡魂喝了汤忘了前世的事,重新投胎。从这以后,幽冥界有了秩序,人间稳定了。
玉皇大帝见后土保护大地、管好幽冥界,功劳很大,就封她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尊她为“地母”,和自己这个“天父”对应,一起管三界的阴阳。之后,后土皇地只住在“后土宫”里,每逢人间闹旱灾、水灾,她就调动大地的水和土的灵气,帮老百姓救灾;要是幽冥界有乱,她也会亲自去地府整顿秩序。因为她,大地一直肥沃,幽冥界也一直安稳。
自从四御都归位后,玉皇大帝统管三界,紫微大帝稳住星辰、定人间祸福,勾陈大帝管军队、稳天轴,后土皇地只护大地、管幽冥,天界的秩序彻底建立起来——就像朝堂里的核心团队,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还会互相帮助,三界从此一万年都没出过大乱子。
百姓感激四御的恩情,给他们建庙供奉:玉皇庙到处都有,每年正月初九玉皇诞辰,大家都会烧香祈福;紫微庙多建在城里,求他护佑家里平安、远离灾祸;勾陈庙常建在军营旁边,士兵出征前都会去拜,求他保佑打胜仗回来;后土庙则多在田边,农民播种前会去拜,求她让土地肥沃、庄稼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