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2章 盘古开天:身化万物的创世大能(第2页)
盘古的形象,不同时候也不一样。最早的传说里,他就是个巨人;后来道教兴起,给他加了些神仙气派,手里拿着“太极图”,再往后,民间画盘古,常把他画成个刚睡醒的壮汉,赤着胳膊,肌肉鼓鼓的,看着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我们讲盘古,很少说他多厉害,总说他“不容易”。是啊,一万八千年举着天,最后把自己全搭进去,换谁都不容易。可这“不容易”里,藏着中国人的道理:要成大事,就得肯舍,舍得舍得,没舍哪有得。
盘古倒下去之后,天地间就热闹起来了。太阳东升西落,江河奔流不息,草木春生秋枯,这些规矩,其实都是他“定”的。他的骨头化成了石头,石头坚硬,所以地不能随便动;他的血液化成了水,水柔软,所以能到处流。刚柔相济,这天地才能长长久久。
现在有些地方,还流传着“盘古山”“盘古庙”的说法。河南泌阳有座盘古山,山上有个石磨,当地人说那是盘古开天用的“碾子”;广西来宾有个盘古庙,庙里的盘古像,手里没拿别的,就抱着个地球,意思是他把自己变成了全世界。
比起“创世神”,盘古更像个“铺路的”。他没留下啥金科玉律,就留下了这片能让人活着的天地,小孩子学走路,总得有人扶着,等站稳了,扶的人才能松手。盘古就是那个最早扶着天地的人,等天地站稳了,他就化成了天地的一部分,再也没分开过。这种“不图名、不图利,只图往后好”的劲儿,大概就是中国人最看重的“根”吧。
所以说,盘古开天,开的不光是天地,更是“人”的日子。从他倒下去那一刻起,这天地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气,成了有血有肉、能让人扎根的家。而人活在这家里,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得想着:这是老祖宗变的,要善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