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梳篦祖师爷·赫连勃勃铁梳理丝除垢秽一把木梳顺民心(第2页)
行业里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集市庙会摆摊,必得梳篦匠先开口吆喝,其他行当方能开市。这源自梳篦"梳理万物"的寓意,当年赫连勃勃的军队每到一处,必先派匠人沿街为百姓梳头,既收民心,又宣示权威 。
赫连勃勃的梳篦手艺,随着他的铁骑传遍北方。在关中,匠人将梳背雕成战马形状,名曰"赫连驹";在河西走廊,篦箕上刻着匈奴文字,成了丝绸之路上的抢手货。到了宋代,常州成了梳篦重镇,西门"篦箕巷"、南门"木梳街"昼夜响着劈竹声,连宋徽宗的嫔妃都以拥有常州梳篦为荣 。
这小小的梳篦,还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密码。江南婚俗中,男方下聘有"子孙梳",篦齿染成红色,寓意"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文人雅士则在梳背上题诗作画,陆游就曾在黄杨木梳刻下"小楼一夜听春雨",送与红颜知己。
每年农历二月十八和九月廿八,匠人们要在祖师像前摆三牲、焚狼香。祭祀时,掌班会念诵《梳篦经》:"篦如刀,梳似剑,七十二道鬼门关。木为骨,竹作魂,一缕青丝系苍生。"
如今常州梳篦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把明代"赫连式"铁梳。这把梳子用精铁锻造,梳背刻着"统万城"三字,梳齿虽已锈迹斑斑,却仍能轻易梳开牦牛鬃毛。
赫连勃勃与梳篦的故事,在民间越传越神奇。有人说他兵败后隐姓埋名,在常州开了间篦箕铺,将帝王之术融入篦齿编排;有人说他死后化为"梳神",哪家梳子断齿,只要夜里供上一碗马奶酒,次日必能完好如初。更有甚者,将他与另一位祖师陈七子混为一谈,说赫连在狱中用篦箕越狱,留下"篦齿开锁"的绝技。
这些传说真假难辨,却道出中国人对祖师爷的独特理解:他们既是技艺的开创者,也是精神的图腾。赫连勃勃虽为暴君,却因梳篦之功被匠人世代供奉,从统万城的夯土城墙到常州的篦箕巷,从匈奴狼图腾到江南美人梳,一把小小的梳篦,承载的何止是发丝污垢?它梳过金戈铁马,梳过市井繁华,更梳出了中国人在血火淬炼中生生不息的匠心。赫连勃勃的故事或许已难辨真伪,但梳篦行"以篦为器,以心为梳"的传承,却如篦齿般深深扎根在文明的血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