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5章 裁缝祖师爷·轩辕黄帝:制衣始能避寒暑,针线缝合万家暖(第2页)

一个时辰后,一件短衫摆在案上。领是圆的,袖是窄的,下摆齐整,针脚细密如蚁足,竟瞧不出拼接的痕迹。

“给那孩子穿上。”

少年抱着弟弟进来,嫘祖亲手为孩子换上新衣。那孩子本已牙关紧咬,穿上衣裳片刻,忽然哼唧了一声,小手动了动。少年摸了摸衣裳,惊道:“这衣裳……竟不透风!”

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营地。轩辕索性将石室辟为“制衣坊”,教族人磨针、纺线、裁剪。他将麻布裁成七尺长、三尺宽,说这是“人身七尺,衣宽三尺,留三分余地,方得自在”;又教众人量体裁衣,说“胖者留寸,瘦者收分,若不合身,不如不穿”。

转眼三年过去,部落里再无人因冻毙而亡。人们穿上了各色衣裳,麻布染了草木的青黄,丝绸缀了鸟兽的纹样。轩辕站在山头望去,营地炊烟袅袅,身着彩衣的族人往来穿梭,恍若一幅流动的画。

“夫君这手艺,该有个名字。”嫘祖站在他身边,轻声道。

轩辕望着山下,忽然笑道:“就叫‘裁缝’吧。裁者,量体裁衣,如断木为器;缝者,以线连缀,如合璧为圆。”他顿了顿,又道,“衣裳不止是遮寒,更是体面。人有了体面,才知礼义,才懂廉耻。”

后来轩辕乘龙升仙,族人便将他的冕冠、骨针、丝线供奉在石室里,称他为“裁缝祖师”。每逢三月初三他的诞辰,裁缝们都要歇业一日,摆上最好的布料、最亮的钢针、最韧的丝线,对着他的画像三拜九叩。画像上的轩辕,总穿着件素色麻衣,手里握着根骨针,眼神温和如春日暖阳。

世代流转,骨针变成了铁针、钢针,丝线有了棉、麻、丝、绒,可裁缝们的规矩没变。开铺子要先请轩辕像,挂在案头;收徒弟要先教“三针礼”——第一针敬祖师,第二针敬天地,第三针敬衣食父母;做寿衣要留三分松,说是给逝者留“转世的余地”;做嫁衣要绣九只蝴蝶,取“轩辕嫘祖,比翼齐飞”的意头。

江南有个姓苏的裁缝,手艺精湛,能将一块布裁成七件衣裳,件件合身。有人问他秘诀,他指着案头的尺子道:“我这尺子,一头刻着‘天’,一头刻着‘地’,中间刻着‘人’。量衣时,先量天高地厚,再量人心肥瘦,自然错不了。”这规矩,便是从轩辕“量体裁衣,如量乾坤”的说法里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