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77章 瞿式耜死守桂林(第2页)

就这样,桂林城奇迹般地守住了。李成栋攻了四十多天,损兵折将,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撤退。捷报传到武冈,永历帝正在忙着给新纳的妃子建宫殿,听说桂林守住了,愣了半天,才含糊地说:“瞿爱卿……有功,赏点银子吧。”(《永历实录》)

可瞿式耜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喘息。他一边修复城墙,一边派人去各地联络抗清义军,甚至写信给大顺军余部郝摇旗、李过,说:“昔日虽为敌,今日当为友,共抗外侮,方是正道。”(《瞿忠宣公集》)那些曾经的“流寇”,竟真的响应了他的号召,陆续向桂林靠拢。

顺治五年(1648年),形势一度好转。李成栋因为跟清廷分赃不均,居然反水归明,广东又回到南明手里。永历帝这才大摇大摆地回了桂林,可他没带来一兵一卒,只带来了几百个太监宫女,天天在宫里吃喝玩乐。瞿式耜劝他整顿军备,他却说:“先生多虑了,如今李成栋归降,天下太平指日可待。”

好景不长,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再次大举进攻广西。这一次来的是定南王孔有德,他带来了三万精锐,还带着更厉害的火炮。而南明这边,李成栋已经战死,各地援军迟迟不到,桂林成了真正的孤城。

十一月初五,清军攻破北门。瞿式耜坐在总督府里,正在写最后一封奏疏,字迹依旧工整:“桂林城破,臣力竭,死矣。愿陛下勿再逃亡,速召各路兵马,复我大明……”写完,他把笔一搁,对仆人说:“去告诉孔有德,我在这里等他。”

孔有德进来时,带着一股胜利者的傲慢:“瞿公,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降了吧,我保你荣华富贵。”瞿式耜冷笑:“你本是明将,却屈膝事清,还有脸劝我投降?”他站起来,整理了一下官服:“要杀便杀,不必多言!”

顺治六年十一月十七日,瞿式耜与弟子张同敞(张居正曾孙)在桂林叠彩山遇害。临刑前,他望着桂林城,吟诵道:“从容待死与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张。三百年来恩泽久,头丝犹带满天香。”(《绝命诗》)意思是我从容地等待与城池一同灭亡,这是千古忠臣自己的选择;大明三百年的恩泽深厚,就算死了,头发里也带着满天香气。

百姓们偷偷把他的遗体埋在仙鹤峰下,每年清明都有人去祭拜。后来,有人在他殉国的地方建了座“仰止堂”,取“高山仰止”之意。而那位跑惯了的永历帝,在桂林陷落后又开始了逃亡,一路跑到了云南,最后逃进了缅甸——他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为什么瞿式耜宁愿死,也不肯像他那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