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26章 传奉官乱铨选制(第2页)
宪宗一次传奉五十个官员,吏部尚书尹旻(min)他捧着名单在文华殿哭谏:"祖宗定下三年一考的规矩,这些人连籍贯都查不清,将来怎么考核?"宪宗指着窗外:"你看树上的鸟,有自己飞来的,有人送来的,不都在叫吗?"尹旻听了,回去就把文选司的大印包了起来,说"这印没用了"。
顺天府通判王臣,当了三个月官就逼着商户"纳孝敬钱":绸缎铺每月两匹锦缎,米行十石白米,连卖糖葫芦的都得每天留两串最大的。老百姓编了顺口溜:"传奉传奉,越传越疯;银子到手,官帽就送。"
天桥有说书先生讲《包公案》,讲到"陈州放粮"时插了句:"如今买官比买烧饼还容易。"被锦衣卫打了三十大板,可这话反倒传得更凶。国子监门口的石狮子嘴里,被人塞进纸条:"孔子若生今,未必能为官;若非会钻营,只能站门边。"
正经科举出身的官员,反倒成了异类。举人陈献章考中进士后在翰林院当编修,十年没升官,只因不肯送礼。同科有个同学靠传奉当了太常寺卿,见了他就炫耀:"兄弟,别死读书了,这世道变了。"陈献章气得辞官回了广东,在白沙村讲学:"宁做布衣,不当浊官。"
成化十九年,星象官奏报"紫微垣有客星犯主",说是上天警示。宪宗吓得罢免了五百多个传奉官,罚太监梁芳去守皇陵。吏部鞭炮齐鸣,文选司官员拿出考核册,说"总算能按规矩办事了"。可万贵妃跟宪宗撒娇:"咱家提拔的人,说罢就罢,岂不让人笑话?"没半年,传奉官又冒了出来。
直到成化二十三年,宪宗驾崩,孝宗朱佑樘继位,才一次性罢免两千多个传奉官,抄梁芳家时搜出的金银,够给边防军发三年军饷。老百姓上街放鞭炮,说"传奉官的好日子到头了"。
但这官爵买卖的口子,一旦撕开就很难堵上了。后来的武宗、世宗朝,"捐官纳粟入监"换了名目,本质还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