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14章 窝阔台定中原(第2页)

但窝阔台更看重中原。他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推行"汉法":定赋税,设科举,办学校。耶律楚材说:"汉人种地能收税,杀了他们就没人纳粮了。"窝阔台拍板:"就按你说的办。"于是中原地区开始按土地和人口收税,不再像以前那样抢完就走——这是蒙古人从"抢劫者"到"统治者"的关键一步。

有个叫别迭的蒙古贵族不乐意,说:"汉人没用,不如把他们杀光,土地改成牧场放马。"耶律楚材当场反驳:"一年收的税能有五十万两银子、八万匹布、四十万石粮食,够军队好几年开销,这叫没用?"窝阔台一算账,觉得还是耶律楚材说得对,从此再也没人提"杀汉人"的馊主意。

窝阔台跟成吉思汗不一样。成吉思汗一辈子自律,喝酒从不过量;窝阔台却嗜酒如命,经常喝得三天三夜不省人事。耶律楚材拿着铁酒槽劝他:"这铁槽都被酒腐蚀了,何况人的五脏六腑?"窝阔台嘴上说"知道了",转过身又端起了酒杯。

1241年冬天,窝阔台在一次宴会上喝得大醉,第二天就去世了,享年56岁。他在位13年,灭了金朝,统治了中原,还派拔都(术赤的儿子)进行"长子西征",打下了俄罗斯和东欧——要是不贪杯,说不定能活得更久。

窝阔台死前,指定孙子失烈门(继位。可他的老婆乃马真后不乐意,想让自己的儿子贵由当大汗。她借口"失烈门年纪小",自己临朝称制,这一闹就是五年。乃马真后没什么政治才能,全靠一个叫奥都剌合蛮的回回商人帮着打理朝政,把耶律楚材气得吐血而亡——这位推动蒙古汉化的关键人物,就这么憋屈地死了。

窝阔台虽然只当了13年大汗,却给蒙古帝国留下了三样重要的遗产:

一是"五户丝制"。把中原的百姓按户分给蒙古贵族,每户每年交一斤丝,其他赋税归朝廷——这既安抚了贵族,又保证了中央收入,比以前的"跑马圈地"进步多了。

二是"站赤"(驿站)系统。从和林到中原,每隔五十里设一个驿站,有快马、粮食和住宿,使者和商人凭牌子就能免费使用。这让蒙古的政令能快速传到各地,就像给帝国装了"神经系统"。

三是确立了对中原的统治模式。虽然蒙古人还是看不起汉人,但总算明白"种地比放牧划算",开始任用汉人为官,比如让史天泽这样的汉族军阀管理地方。这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打下了基础。

窝阔台去世时,蒙古帝国的疆域已经从太平洋延伸到了多瑙河,成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但他也留下了隐患:汗位继承问题没解决,贵族们开始争权夺利;对中原的统治虽然有进步,却还带着浓厚的草原习气,民族矛盾越来越深。

1246年,贵由在库里台大会上勉强继位,可他只当了两年大汗就死了。接下来,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为了汗位打得更凶,最后拖雷的儿子蒙哥胜出——这才有了后来忽必烈建元灭宋的故事。

中原的土地,似乎总能让外来的征服者改变模样。窝阔台和他的蒙古骑兵,带着草原的风而来,却在中原的农耕文明里,慢慢学会了筑城、收税、写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