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烛影摇边戍,辩场藏机锋(第2页)
“三殿下倒是来得早。”
陈昊落座时,对身旁的陈睿渊轻笑,“前两日看文锋试、刑名科,倒不知这些后生论起军政,竟有几分意思。”
陈睿渊执扇轻叩桌面,目光扫过各坛严阵以待的学子:“王叔说笑了。大比考较的本就是经世济用之才,屯田关乎军饷民生,自然要论个透彻。”
“哦?”
陈昊挑眉,视线落在鸿鹄书院的方向,陈靖正与张铁牛低声商议,“听闻昨日初辩,陈靖与国子监秦朗争得厉害?”
“只是学子论道,谈不上‘争’。”
陈睿渊淡淡道,“倒是镇南王麾下的青州屯田,去年亩产增益三成,《大陈会典·农政篇》都收录了此法,今日或许会被当作论据。”
这话似赞实探,陈昊折扇一顿,眼底闪过一丝精光:“殿下过誉了。青州靠海,屯田需防盐碱,与边军旱地不同——且看这些后生如何辨析吧。”
此时洛洪已登上主坛,高声道:“次辩‘边军屯田之利弊’,依签对阵!”
东侧坛上,漠北书院苏烈正红着脸与清风书院张云舟争执。
苏烈拍着案几:“朔州屯田养出三万锐士,难道不是利?”
张云舟立刻反击:“可你占了牧民草场!《会典·户律》明载‘不得侵夺牧地’,这等弊政——”
话未说完,已被苏烈怒喝打断,两人各执一词,令旗在坛上你来我往,转眼已各夺对方一角。
西侧坛的白露书院李景逸则引经据典,正与云溪书院江晚柠辩论“军屯与民屯之别”。
李景逸指着《会典·军礼篇》“屯田者,军食自足”,江晚柠却举出幽州流民屯田饿死千人的卷宗:“李兄只看律法条文,不见民间疾苦!”
她话音刚落,考评官便示意“夺旗”——因李景逸引用的条文早已被新律修订,确有疏漏。
观礼台上,陈昊看着江晚柠夺得半角令旗,轻笑道:“这云溪书院的丫头,倒敢说真话。”
陈睿渊目光落在临江书院与栖梧书院的论战上,林牧正驳斥李慕然“屯田必生藩镇”的论点:“燕王屯田固边,难道不是功绩?”
李慕然立刻反击:“可他私吞三成粮入私库!《会典·仓律》‘屯田所获,三分归公,七分养军’,这便是违律!”
说着直指对方论据相悖,当场夺得半角令旗。
“看来《大陈会典》倒是成了他们的利器。”
陈昊折扇轻摇,“只是纸上谈兵易,真到了青州的盐碱地,或是幽州的戈壁滩,这些道理还管用吗?”
陈睿渊微微一笑:“论辩的意义,本就是先明道理,再求践行。镇南王当年在天枢江治水,不也先从《考工记》里寻的法子?”
两人目光相触,似有锋芒暗涌。坛下的锣声再次响起,各坛已进入最后的夺旗阶段,而观礼台正席的这两位,显然比台上的学子更清楚——这场关于屯田的论战,早已不只是书院之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