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大比格物风云起,奇思妙解见真章(第2页)
她手腕翻转,从袖中取出一张半透明的云母片,上面用朱砂画着机关改良图,“另附《浑天地动二仪修缮札记》,供大人参考。”
周正明的手指抚过温清悠修复的齿轮,鎏金护甲与青铜碰撞出清响:“技艺精巧度四分,实用价值三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温清悠染着铜锈的指尖,“应变能力本可扣罚,但这份札记确有创见,亦给三分。”
考评团完成打分后,工部尚书周正明将记录着十二学院成绩的卷轴呈给端坐在观礼台主位的三皇子陈睿渊。
陈睿渊修长手指接过卷轴,展开细细浏览。
他墨色的眸子扫过每一行分数,在看到国子监温清悠的成绩时,微微挑眉,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其余两位考评官屏息凝神,静静等候皇子的评判。
片刻后,陈睿渊合上卷轴,声音清冽沉稳:“此次格物试,众学子各展所能,足见大陈人才济济。然治学之道,贵在严谨精巧,更需推陈出新。国子监温清悠,不仅完成题目要求,更能撰写札记提出改良之法,实为难得。”
他将卷轴递给一旁的扬州刺史洛洪,目光扫过台下十二座学院,朗声道:“洛卿家,宣读成绩吧。”
洛洪双手接过卷轴,整了整官袍,踏上高台中央,高声宣布:“大陈学院大比第二关格物试,经考评团裁定,总分第一名为——国子监温清悠!”
大比广场上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国子监高台上,秦朗激动地握紧拳头,赵承德、林诗允等人纷纷欢呼雀跃,林夫子和武夫子对视一眼,欣慰地捋着胡须。
温清悠站在高台上,向观礼台深深行礼,发丝间的玉簪在阳光下闪耀,如同她此刻耀眼的荣耀。而其他学院的学子,或面露钦佩,或若有所思,暗暗记下此次比试的经验教训,准备在后续的比试中一展身手。
观礼台上工部尚书周正明摩挲着记录簿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对身旁的枢密院副使李崇山叹道:“此女对浑天仪黄道环的改良之法,竟与我三年前推演的方案不谋而合,后生可畏啊。”
“但撕毁典籍终究不合规矩。”
李崇山指了指白露书院方向,目光透着严厉,“楚梦璃虽算出误差,却折损了文人士子的治学底线。”
司农寺少卿王敏却不以为然,晃着手中的茶盏笑道:“依我看,江晚柠用铜铃丝线应急倒颇具巧思,若在农事器具改良上,这般灵机应变或有大用。”
后排的年轻官员们更是交头接耳。
“听说国子监的温清悠出身世家?乃国子监祭酒之女。”
“难怪能琢磨出那些务实的解法,不像某些寒门子弟只会照搬典籍。”
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轻笑,三皇子陈睿渊身旁的侍卫统领压低声音道:“殿下,栖梧书院宋砚的父亲正黑着脸呢,毕竟他家世代都是工部匠人……”
陈睿渊目光掠过温清悠,忽然开口:“诸位卿家,此次格物试倒让本皇子想起太祖开国时的箴言——‘学问当为天下用’。那些被扣分的学子,究竟是输在技艺,还是输在了治学之心?”这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深潭,观礼台瞬间安静下来,唯有洛洪宣布成绩的声音,穿透凝滞的空气,在广场上空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