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人皮面具案(下)
晨露在树叶上凝结成珠,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坠落时砸在地面的积水上,漾开一圈圈细碎的涟漪。郑丹妮站在公园警戒线外,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四周的密林。方才追凶时那道一闪而过的黑影总在脑海里盘旋,那声藏在尖叫尾音里的低笑,分明带着一种近乎戏谑的审视——凶手根本没走远,他就躲在某个角落,像看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般,注视着她们的一举一动。 “所有人提高警惕,”郑丹妮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凶手可能还在附近,注意观察高处和灌木丛密集区。”她抬手按住耳麦,指尖因用力而泛白,“郝婧怡,带两个人去西侧围墙附近搜查,注意地面是否有新鲜足迹。”
郝婧怡应了一声,立刻领着姜杉往西侧走去。林间的风带着草木的腥气,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像是有人在暗处窃窃私语。她的目光在地面上逡巡,突然被不远处老槐树下的一抹异样颜色吸引——那是块被落叶半掩的白色物体,边缘还沾着暗红的血渍,在晨光里泛着诡异的光泽。
“这里有发现!”郝婧怡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她蹲下身小心翼翼拨开落叶,心脏猛地一缩。那竟是一张完整的人皮,眉眼口鼻的轮廓清晰可辨,正是死者被割下的脸皮。皮肤边缘的血渍已经半干,贴在潮湿的泥土上,像一片被揉皱的人皮面具。
姜杉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后退半步:“凶手竟然把这个留在这儿……是故意的吗?”
“不管是不是故意的,都是重要证物。”郝婧怡强压下胃里的翻涌,从证物袋里取出镊子,小心翼翼地将脸皮夹起。皮肤在阳光下泛着苍白的蜡质光泽,仿佛还残留着温度,她迅速将其封存进保温箱,“快送去法医部,让韩家乐检验。”
回到警局时,法医部的灯光亮得有些刺眼。韩家乐正对着显微镜调整焦距,听到推门声抬头,看到郝婧怡手里的保温箱,镜片后的眼神瞬间凝重起来。“死者的脸皮找到了?”她接过箱子时指尖微颤,拉开拉链的动作格外轻柔,仿佛那不是一块可怖的证物,而是易碎的珍宝。
“王奕今天不在,只能麻烦你了。”郝婧怡的声音里带着歉意,法医室里弥漫着消毒水和福尔马林的味道,混合着若有若无的血腥味,让她有些不适。
韩家乐点点头,戴上双层手套:“交给我吧。”她将脸皮平铺在检验台上,无影灯的光束从头顶落下,照亮皮肤表面细密的纹理。她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指尖沿着边缘的切面轻轻划过,眉头渐渐蹙起——切口异常整齐,甚至能看到皮肤组织被利刃瞬间分离的痕迹,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用的是专业解剖刀,”她对着旁边的录音笔低声记录,“边缘切面呈45度倾斜,左侧力度明显大于右侧,凶手惯用左手。下刀角度精准避开主要血管,说明对人体结构极为熟悉,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
说到这里,她停下动作,看着那片苍白的皮肤,突然觉得喉咙发紧。死者生前该是个多么鲜活的姑娘,或许会在阳光下笑出梨涡,或许会对着镜子涂抹口红,可现在却只剩下这样一块冰冷的皮。韩家乐深吸一口气,从消毒柜里取出缝合针线,决定做最后一件事——她要把这张脸皮缝回死者脸上,让她能体面地离开。
缝合的过程异常艰难,皮肤早已失去弹性,每一针下去都要格外小心。韩家乐的额角渗出细汗,握针的手微微发抖,胃里翻江倒海的恶心感几乎要冲破喉咙。她咬着牙坚持,直到最后一针落下,才瘫坐在椅子上,看着检验台上“恢复完整”的死者,眼眶莫名发酸。
就在她准备收拾工具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韩家乐心里一紧,刚要回头,一只戴着黑色手套的手猛地捂住了她的嘴,另一只手臂死死勒住她的腰。她挣扎着想要呼救,却只能发出呜呜的闷响,鼻腔里涌入一股刺鼻的乙醚味,意识瞬间开始模糊。在彻底失去知觉前,她看到对方袖口露出的一截皮肤,上面有块月牙形的疤痕。
与此同时,郑丹妮带着队员们刚回到警局大楼。走廊里的灯光惨白,映着众人疲惫的脸,郝婧怡手里还攥着那张写着“第二张脸”的便签,纸张边缘已经被捏得发皱。“先去法医部看看检验结果,”郑丹妮推开玻璃门,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家乐应该有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