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人肉灌汤包(下)(第2页)
张昕和姜杉正在整理刘建军的犯罪记录。他年轻时因猥亵妇女被判过刑,出狱后开了这家灌汤包店,表面上老实本分,暗地里却一直盯着年轻女员工。“他说自己恨那些‘不听话’的女人,”张昕皱着眉,“觉得她们都看不起他,所以才想通过这种方式‘占有’她们。”
“这不是占有,是毁灭。”林舒晴把李晓雅的日记本放在桌上,“她在日记里写,刘建军总在没人的时候摸她的手,说些恶心的话,她早就想辞职了,只是怕拿不到工资。”
农燕萍和朱怡欣去了李晓雅的学校,带回了她的奖学金证书和一沓照片。照片里,她和同学们在操场上笑着,手里举着“考研加油”的牌子。“她的老师说,她是班里最努力的学生,”农燕萍的声音有些哽咽,“本来下个月就要参加保研面试了。”
郑丹妮看着那些照片,忽然站起身:“去告诉技术队,把刘建军的犯罪证据整理好,我要让他得到最重的判决。另外,联系妇联,在全市餐饮行业做反骚扰培训,不能再让任何一个女孩因为害怕丢工作而忍气吞声。”
王奕的解剖报告在一周后完成。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只写冰冷的术语,而是在最后加了一段话:“死者李晓雅,生前遭受暴力侵犯未遂,被钝器撞击头部致死。凶手为掩盖罪行,将其分尸并混入食品中,其行为不仅触犯法律,更践踏了人性的底线。但死者并非无名肉块,她有梦想,有亲人,有未来,她的存在不该被如此亵渎。”
她把报告递给郑丹妮时,眼眶有些红:“我在她的胃里发现了半块没消化的面包,应该是她那天的晚饭。她本来打算吃完就收拾东西走的,只差一步……”
郑丹妮接过报告,指尖在那段话上停留了很久。“我们会让法院看到这份报告,”她抬起头,目光坚定,“让他们知道,他们审判的不只是一个杀人案,更是对一个女孩尊严的扞卫。”
开庭那天,上海下起了小雨。李晓雅的父母穿着黑色的衣服,手里捧着她的照片,在法庭外等了整整一夜。王奕和郑丹妮坐在旁听席上,看着刘建军被法警带进来,他的头发已经花白,眼神空洞,再也没有了当初在灌汤包店的精明。
检察官宣读证据时,全场一片寂静。当读到王奕写的那段话时,李晓雅的母亲突然哭出声:“我的女儿……她是个好孩子啊……”
刘建军当庭认罪,没有辩解。法官宣判死刑的那一刻,他突然抬起头,看向旁听席上的王奕,嘴唇动了动,像是在说“对不起”。但王奕没有回应,她只是轻轻抚摸着口袋里的笔记本,那里有她画的李晓雅,旁边贴着一张周诗雨的演唱会门票——那是她托人买的,打算送给李晓雅的父母。
走出法院时,雨已经停了。阳光穿过云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郑丹妮看着王奕把门票递给李晓雅的母亲,听见她轻声说:“这是晓雅的梦想,你们替她去看看吧。”
女人接过门票,泪水滴在上面,晕开了周诗雨的签名。“谢谢你,王法医,”她哽咽着说,“谢谢你还记得她的名字。”
王奕笑了笑,眼角有泪光闪烁。她想起周诗雨在歌里唱的:“救赎不是让伤口消失,而是让它长出翅膀。”也许李晓雅的伤口永远不会消失,但至少,她的名字没有被遗忘,她的梦想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这或许就是对她最好的告慰。
刑警队的办公室里,郝婧怡正在整理卷宗,把“人肉灌汤包案”的资料放进档案柜。郭爽端来一杯热奶茶,放在王奕桌上:“听说周诗雨要在上海开演唱会了,一起去吗?”
王奕看着窗外的天空,那里有几只鸽子飞过,翅膀上沾着阳光。她拿起桌上的笔记本,翻开最新一页,上面写着:“爱与救赎,不是一句空话。它是记住每个名字,是扞卫每份尊严,是让黑暗里的罪恶,最终暴露在阳光之下。”
她抬起头,对郭爽笑了笑:“好啊,记得多买一张票,留给李晓雅。”
卷宗合上的瞬间,仿佛有风吹过,带着灌汤包店残留的香料味,也带着演唱会场馆里隐约的歌声。郑丹妮看着团队里每个人的笑脸,忽然觉得,那些经历过的黑暗,都成了让他们更珍惜光明的理由。
而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李晓雅的日记本被放在纪念馆的玻璃柜里,旁边是王奕画的素描和那张演唱会门票。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李晓雅”三个字上,投下一道温暖的光。
这世间的罪恶或许永远不会消失,但只要有人记得,有人坚守,爱与救赎就永远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