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枫疯疯语 作品

第223章 血夜突围,真相初现(第2页)

"若雪。"他的声音发涩,将信纸递到苏若雪面前,"染缸底下的青石板,是光绪三十年顾老太爷修的。"

苏若雪接过信的手突然抖了抖。

她记得上个月梅雨季,顾承砚蹲在染缸边敲了半宿,说是要检查渗水点。

当时他敲到第三块石板时停了停,说"这石头底下空",她还笑他像个寻宝的孩子。

"姐......姐的字。"林芷音突然凑过来,指尖轻轻碰了碰信纸边缘的墨痕,"她左手小拇指受过伤,写长横时会微微上挑......"话音未落,阁楼外传来踹门声,震得木梁上的灰簌簌往下落。

顾承砚反手捂住林芷音的嘴,另一只手将信纸折成小方块塞进苏若雪衣领:"先记重点——日本人在顾家埋炸药,是要毁了整条苏州河沿岸的染坊。"他转身看向气窗外渐亮的天色,后槽牙咬得咯咯响,"可林小姐,你姐姐为什么要把这么关键的情报藏在'曙光行动'密信里?"

林芷音的眼泪又涌了出来,这次却没哭出声。

她从怀里摸出块绣着玉兰花的帕子,正是苏若雪前日在顾家祠堂找到的——当时大家都以为是哪个丫鬟遗落的,如今帕子边缘用金线绣着极小的"光"字,在晨光里泛着暗芒。

"姐说过,'光'是她新组的......新组的......"林芷音抽噎着扯过帕子,"是'光复社'。"

顾承砚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想起三日前在法租界咖啡馆,周敬之拍着胸脯说"曙光行动是商会集体决议"时,袖口闪过的玉兰花暗纹——和帕子上的一模一样。

"光复社是姐五年前拉着纺织厂陈老板、米行王掌柜他们建的。"林芷音攥着帕子的手青筋暴起,"姐说日商买通了工部局,用低价棉纱挤垮我们的布庄,单靠商会那些老狐狸根本扛不住。

他们表面喊着'实业救国',转头就把染坊抵押给正金银行......"

苏若雪突然按住她的手背:"所以你姐姐假死?"

"她发现光复社里有内鬼!"林芷音的指甲几乎要戳进帕子里,"上个月十五,姐让我去码头取货,说要给光复社成员发'新账本'。

可等我到了,只看见她的珍珠发簪落在血里......"她突然抬头,眼尾通红,"后来周敬之找到我,说姐是'曙光行动'的关键人,让我配合演戏——现在想来,他根本就是那个内鬼!"

阁楼外的踹门声突然停了。

顾承砚贴着门板听了听,听见楼下传来日语的"楼上没人",接着是皮鞋下楼的声响。

他松了口气,却没放松警惕——宪兵队的摩托车声正从外滩方向往这边逼近。

"所以'曙光行动'是周敬之他们抛出来的诱饵。"顾承砚扯下衣袖擦了擦手背的血,目光落在林芷音怀里的油纸包上,"他们想引我们去追假线索,好掩盖染缸里的炸药,还有......"他突然顿住,看向苏若雪,"还有真正的光复社名单。"

苏若雪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阁楼角落的旧木箱。

那箱子她方才扶林芷音进来时碰过,木头上刻着半朵玉兰花——和帕子上的"光"字,信纸上的并蒂莲,组成了完整的图案。

"若雪,你记不记得?"顾承砚的声音突然轻了,像在说什么秘密,"去年冬天,你在账房说林芷兰总往苏州河跑,说她'像是在等什么人'。"

苏若雪点头。

她记得清楚,那天林芷兰的棉袍下摆沾着泥,却捧着本《染织化学》笑得像个孩子,说"要让顾氏的绸缎在巴黎展会上亮瞎日本人的眼"。

"她是在等光复社的人。"顾承砚走到木箱前,用匕首挑开生锈的铜锁,"而周敬之他们,怕的就是我们发现,真正能对抗日商的,从来不是什么'曙光行动',是这些——"

木箱打开的瞬间,林芷音捂住了嘴。

层层旧布底下,整整齐齐码着一叠文件:有纺织厂的股权证,有米行的进货单,最上面一张泛黄的纸页上,用红笔写着"光复社成员名单",第一个名字,是顾承砚的父亲顾明远。

"顾先生!"林芷音突然抓住他的胳膊,"姐的日记里说,顾老爷死前把染坊秘方交给了光复社......"

"所以日本人要炸染缸。"顾承砚的手指抚过名单上"顾明远"三个字,喉咙发紧,"他们怕的不是几间染坊,是这些人拧成的绳——"

楼下突然传来汽车鸣笛声。

苏若雪凑到气窗边看了眼,脸色骤变:"是宪兵队的巡逻车!

带头的是松本大佐,他手里拿着......"她顿了顿,"拿着我们方才扔在巷子里的铜哨。"

顾承砚猛地合上木箱,将名单塞进苏若雪手里:"带着这个去码头找老周头,就说'顾氏要进最好的苏绣线'。"他转身看向林芷音,"你姐姐没说完的话,我们替她说完。"

林芷音用力点头,眼泪滴在名单上,晕开个小水痕。

苏若雪将名单贴身藏好,突然抓住顾承砚的手——他手背上的血已经凝了,像块暗红的玛瑙。

"十七步。"她轻声说。

顾承砚一怔,随即笑了:"这次我跑十八步。"

阁楼外,宪兵队的皮靴声已经到了楼下。

顾承砚抄起木箱里的煤油灯,将灯芯拨得更亮些。

火光映着他泛红的眼尾,照见名单最后一页,用林芷兰的瘦金体写着:"真正的曙光,在每双不愿屈服的手里。"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阴影里,木箱底部还压着张更旧的纸——那是顾明远的字迹,写着"染缸第三块青石板下,藏着光复社的电台密码"。

宪兵队的撞门声响起时,顾承砚已经将煤油灯塞进苏若雪怀里。

他最后看了眼角落的木箱,那里躺着的不仅是名单,更是被鲜血浸透却从未熄灭的火种。

"走。"他推了推苏若雪的后背,"天快亮了。"

楼下传来"砰"的一声,门被撞开了。

顾承砚摸出腰间的匕首,转身迎向楼梯口的阴影。

他听见苏若雪和林芷音的脚步声消失在阁楼天窗,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更听见远处苏州河上,老周头的船笛正悠悠响起——那是约定的信号。

而在他脚边,木箱的缝隙里,"光复社成员名单"的边角正随着穿堂风轻轻翻动,仿佛在说:该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