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打赌的饺子 作品

第242章 昨日黄花(第2页)

“我记得当时学校曾经说过,要把酒精厂的那些职工转成教职……”

“转不成了,早就转不成了,教育局出了新的规定,根本就转不成。再者说了,几十年的校办企业,哪能说停产就停产呢。”

说起那个校办酒精厂,还真的是“历史悠久”: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学校办企业”的风潮影响之下,刘晓杰就读的那所高中也就是风风火火的弄了一个“校办企业”。

因为当时学校有一批前苏联时期的酒精生产设备,干脆就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办起了一个酒精厂。

所谓的“酒精厂”,其实就是一个小的可怜的生产作坊。

不过是那个年代,这已经算是比较高端的“高新技术”企业了。毕竟这个酒精厂生产的酒精既不是传统意义上是食用酒精,也不是一般的工业酒精,而是专门用来清洗显微镜、试管等教学用品。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只要有生产能力根本就不用为销路发愁,尤其是在教育部门的刻意帮扶之下,生产出来的酒精几乎全都是各大学校的“专供品”,并且还得过一个“省级银奖”呢。

看到销量这么好,学校领导就开始扩大规模,最巅峰时期,光是这个小小的校办酒精厂,就塞进去一百多人。

奈何好景不长,进入新世纪以后,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之下,这个校办酒精厂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销路持续下滑产品积压严重,甚至已经到了连基本工资都发不出来的地步,总之就是已经经营不下去了。

正常情况下,这种早就已经入不敷出的企业就应该果断破产倒闭,但那终究是校办企业啊。

历任校领导都竭力避免酒精厂在自己的“任上”倒闭,一直都在想方设法的竭力维持:亏多少钱都无所谓,只要厂子没有倒闭就好。

到了刘晓杰和关义读高中的时候,这个曾经着名的校办企业是真的维持不下去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学校准备把厂子给关了。

当时酒精厂的那些职工肯定不同意啊,居然还到教育局去闹事,并且为此直接就把那个校长给“撸”下来了。

明明是一个早就应该倒闭的老旧企业,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总是倒闭不了,始终处于“持续失血”的状态。

为了挽救这个酒精厂,但凡是能想到的办法全都试过一遍:股份制改革,职工持股等等办法统统用了一遍,但却一点作用都没有。

到了最后也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私有化。

当时学校开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优惠条件:一元卖厂。

只要有人象征性的拿出一块钱,就可以买下这个“历史悠久”的酒精厂。

但却无人问津。

有钱的老板又不傻,当然知道所谓的“一元卖厂”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买下这个厂子之后,不仅要接手以前欠下的那些巨额债务,还要负责补缴历年来一百多个员工的社保什么的……

真要是有那么多的话,完全可以重新再建好几个这样的酒精厂了。

“这样的厂子就算是白送也没人要。”高老师无可奈何的苦笑了一下:“校领导实在没了办法,就在两年前让我担任厂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