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曲终人散
靖康十一年二月末,汴梁。
持续了十余日的炮火、厮杀与动荡,如同一场血腥的噩梦,终于在一种诡异的、疲惫的寂静中缓缓沉淀。铅灰色的硫磺烟云似乎淡去了些许,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浓烈的焦糊味、挥之不去的血腥气,以及一种劫后余生的茫然与悲凉。昔日繁华的帝都,满目疮痍,断壁残垣随处可见,无声地诉说着那场突如其来的疯狂与毁灭。
夜,汴梁城外,某处荒废的河坞。
浓重的夜雾如同乳白色的巨幕,笼罩着冰封的运河、枯芦苇丛与废弃的栈桥。雾气潮湿冰冷,吸入口鼻带着一股铁锈与硝烟混合的异味。一点孤灯在雾中昏黄地亮着,映照出两艘乌篷小舟的轮廓,如同蛰伏的幽灵。
一艘小舟的舱帘掀开,一道身影悄然钻出,披着厚重的斗篷,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面容,唯有一双在昏暗中显得格外清亮的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浓雾。他快步踏上栈桥,走向另一艘小舟。
舱内,陈太初玄色常服,独对孤灯。灯下,一份简陋的舆图摊开,上面勾勒着沿海的航线与几个关键的港口标记。他抬起头,看向那钻入舱内的不速之客。
来人摘下兜帽,露出一张年轻却带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阴鸷与精明的脸庞——正是康王赵构。他气息微喘,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压低声音急促道:
“秦王殿下!京城…已非久留之地!皇兄…他已彻底疯了!秦桧等人挟持圣意,清除异己,绝不会放过您任何故旧党羽!”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盯着陈太初:“小王…已决意南渡!杭州…钱塘富庶,鱼米之乡,且远离汴梁是非漩涡!小王在彼处…尚有几分根基!”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蛊惑与急切的意味:“殿下!您乃国之柱石,四海人望所系!岂能就此埋没?请殿下务必保全有用之身!速离京师,南下杭州!小王…在西湖之畔,备好静室,有…大事!亟待与殿下…相商!”
陈太初静静地看着他,目光深邃,仿佛要穿透赵构眼底那层野心与算计。良久,他缓缓颔首,并未多言,只道:“康王好意,陈某心领。杭州…我会考虑。”
赵构眼中掠过一丝喜色,再次压低帽檐,如同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没入浓雾之中,消失不见。
舱内,重归寂静。陈太初的目光重新落回舆图,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杭州”二字,嘴角泛起一丝极淡的、无人能懂的弧度。
翌日,黎明。
大雾愈发浓重,几乎对面不见人影。整个汴梁城仿佛被包裹在巨大的、湿冷的蚕茧之中。溃散的漕帮汉子、惊魂未定的百姓、以及零星溃兵,在这浓雾中茫然穿梭,如同迷失的魂魄。
浓雾深处,一支沉默的队伍正在悄然移动。张猛率数百安南锐卒精锐,护卫着一辆毫不起眼的青篷马车,避开主要官道,沿着荒僻的小径,向着东面疾行。马车帘幕低垂,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陈太初坐于车内,闭目养神。脑海中却清晰地映出昨日与岳飞、赵虎最后相见的情形。
那是在一片狼藉的临时营地里。岳飞玄甲染尘,沥泉枪顿地,面甲下的目光充满了挣扎、痛苦,最终化为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他单膝跪地,声音嘶哑:“王爷…知遇之恩,教诲之情,鹏举…永世不忘!但…忠君之事,乃臣子本分…陛下…终究是陛下…恕末将…不能再追随王爷左右!”
赵虎站在一旁,脸色紧绷,眼神躲闪,最终也只是抱拳躬身,闷声道:“王爷…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