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学究 作品

第300章 靖康十一年

靖康十一年正月初一,开德府,秦王府邸,宗祠。

铅灰色的天幕低垂,压着府邸高耸的飞檐斗拱,凛冽的北风裹挟着运河的湿冷与一丝若有若无的硫磺焦糊气,抽打着祠堂门前悬挂的两盏素白灯笼。

灯笼在风中摇曳,映照着门楣上那块乌木鎏金的匾额——“陈氏宗祠”。

门内,檀香清冷的气息弥漫,混合着新漆木料与陈年纸烛的微尘味,沉甸甸地压在一排排乌沉沉的牌位之上。

祠堂正厅,神龛分列东西。

东龛供奉着三清神像,泥塑金身,宝相庄严,却透着一股程式化的疏离与冰冷。

龛前一张紫檀条案,三牲(猪头、全羊、全鸡)已摆好,色香俱全,却如同冰冷的贡品,毫无生气。

案前一方青铜香炉,炉身冰凉。

“吉时已到——!祭神——!”司礼官声音洪亮,穿透祠堂的肃穆。

陈太初玄色蟒袍,立于主位。

身后,陈守拙被陈菁华和刘氏搀扶着,赵明玉、韩氏、柳氏依次肃立,再后是长子陈忠和、次子陈骁、幼女陈曦、陈露等一众家眷,按长幼尊卑,屏息垂首。

陈太初上前一步,从司礼官手中接过三支拇指粗的线香。

香头在烛火上点燃,青烟袅袅升起。

他双手持香,对着三清神像,微微躬身,三揖。

动作沉稳,却带着一种近乎刻板的疏离。

身后众人随之躬身行礼。

司礼官展开一卷黄帛,朗声诵读祷文,无非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庇佑陈氏”之类的套话。

声音在空旷的祠堂回荡,撞在冰冷的墙壁上,显得有些空洞。

祷文毕。

陈太初上前,将三支香稳稳插入冰冷的香炉中。

青烟笔直上升,片刻便散入祠堂高阔的梁柱之间,消失无踪。

“撤供——!”司礼官再唱。

两名青衣小厮迅速上前,手脚麻利地将三牲撤下,条案瞬间空荡,只余香炉中那三炷香,孤零零地燃烧着,散发着微弱的檀香。

整个过程,从点香到撤供,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快!快得近乎敷衍!

快得如同完成一项不得不做的任务!

神仙是大家的,香火鼎盛,不缺陈家这一炷。

心意到了,神仙享用得快,也撤得快。

祠堂内气氛为之一松。

孩童们紧绷的小脸也微微放松。

“吉时再至——!祭祖——!”司礼官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截然不同的庄重与肃穆!

所有人的神情瞬间再次紧绷!腰杆挺得更直!头颅垂得更低!

西龛!

乌木鎏金的神龛层层叠叠,供奉着陈氏列祖列宗的牌位!

从开德府绸缎庄的始祖“陈公讳福禄之位”,到陈守拙之父“陈公讳守业之位”,密密麻麻,如同沉默的森林!

牌位乌沉,字迹鎏金,在烛火映照下闪烁着幽冷的光泽!

一股远比东龛更为沉重、更为真实、仿佛能触摸到血脉的温度与重量的气息,瞬间笼罩了整个祠堂!

条案早已焕然一新!

铺着鲜红的锦缎!供品琳琅满目!

热气腾腾的白面寿桃堆成小山!

金黄油亮的整鸡昂首挺胸!

肥瘦相间的酱方肉红亮诱人!

新蒸的年糕晶莹剔透!

时令鲜果水灵饱满!

更有一碟碟精致的点心、一碗碗温热的羹汤!

香气不再是冰冷的檀香,而是混合着面香、肉香、米香、果香的浓郁人间烟火气!

沉甸甸地弥漫开来!

陈守拙枯瘦的身躯猛地一颤!

浑浊的老眼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他挣脱了陈菁华的搀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条案前。

枯槁的手指颤抖着,从司礼官手中接过三支粗如儿臂、裹着金箔的“子孙富贵香”。香头点燃,浓郁的沉香气味瞬间压过了檀香,厚重而温暖。

“列祖列宗在上!”陈守拙声音嘶哑,带着哭腔,枯瘦的脊背深深弯下,几乎匍匐在地!“不孝子孙陈守拙携阖家老小叩首拜祭!伏惟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