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所罗门群岛后的连锁反应(第2页)
美军的战略反思与紧急应对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军那宽敞却弥漫着紧张气氛的指挥部内,凝重的氛围如同暴风雨来临前那沉甸甸的乌云,压得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当德军进攻新几内亚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传入美军高层的耳中时,他们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严重且致命的战略误判。原本,他们基于对德军战略意图的错误判断,将大量的兵力、资源和防御重点都集中部署在日本方向,试图构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抵御德军对日本本土的可能进攻。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德军竟出其不意地绕过日本,将锐利的矛头指向了南洋地区,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经过紧急且激烈的商讨,美军迅速做出战略调整,决定将增援重点毫不犹豫地转向南洋地区,尤其是菲律宾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的要地。菲律宾,宛如一颗镶嵌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交通要道上的璀璨明珠,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美军在南洋地区的关键战略支点,掌控着这片区域的海上交通命脉,一旦失守,将对美军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布局产生难以估量的连锁反应,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引发一系列的危机;澳大利亚,不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得令人垂涎,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广袤的农田以及先进的工业设施,更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重要后勤补给与战略储备基地,若被德军占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能力将遭受重创,甚至可能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
美军紧急抽调了第 3 舰队和第 7 航空队,倾尽全力组成了一支庞大且精锐的增援力量。第 3 舰队以“企业”号航母这一海上巨无霸为核心,它宛如一座漂浮在海上的空中堡垒,搭载着大量先进的舰载机,具备强大的空中打击能力。围绕在“企业”号周围的是“南达科他”号战列舰等多艘舰艇,它们如同忠诚的护卫,为航母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同时自身也具备强大的火力输出,能够对敌方舰艇和岸上目标进行猛烈攻击。舰队搭载着大量训练有素的海军陆战队士兵,他们是美军的精锐力量,随时准备在登陆作战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第 7 航空队则是美军空中力量的佼佼者,拥有 p - 40 战斗机、B - 17 轰炸机等一系列先进战机。p - 40 战斗机以其出色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空战能力,在空中与敌方战机展开激烈的缠斗,为己方舰队和轰炸机提供掩护;B - 17 轰炸机则如同空中的死神,携带着大量的炸弹,能够对敌方的军事设施、部队集结地等重要目标进行毁灭性的轰炸。这支增援部队如同离弦之箭,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和广阔无垠的天空中,向着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疾驰而去,他们争分夺秒,试图在德军进一步扩大战果之前,抵达目的地,扭转局势。
同时,美军为了在短时间内增强当地的防御力量,决定在澳大利亚和南洋菲律宾地区紧急征召更多的土着。在澳大利亚,美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征召行动,凭借各种宣传手段和承诺,吸引了大量当地土着响应。这些土着对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了如指掌,他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熟悉每一处山川河流、每一片丛林沙漠。美军将这些土着组建为澳大利亚土着第 1 师,由经验丰富、善于指挥复杂地形作战的美军军官约翰·汤普森上校担任指挥官。经过一系列针对性的简单训练后,他们被部署在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区,负责协助美军进行防御巡逻。这些土着士兵利用自己对地形的熟悉优势,能够迅速发现潜在的威胁,为美军提供及时的情报,同时也在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中,凭借着独特的战斗方式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给敌人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在菲律宾,美军同样积极行动,组建了菲律宾土着第 2 师,由菲律宾裔美军军官卡洛斯·桑托斯中校领导。该师主要负责加强菲律宾主要岛屿的防御工事建设以及参与一些低强度的防御作战任务。这些菲律宾土着士兵对当地的语言和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他们与当地居民关系紧密,能够更好地获取情报和组织民众支持。在防御工事建设方面,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力,协助美军挖掘战壕、修筑碉堡、设置障碍物,为构建坚固的防御体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战斗中,尽管他们在军事训练和装备上比不上正规美军,但他们的战斗热情高涨,对保卫自己的家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在与美军的协同作战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为抵御德军的进攻增添了一份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军希望通过这些土着部队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兵力不足的压力,为增援部队的到来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共同抵御德军的猛烈进攻,守护南洋地区的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