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剖露心扉

相邦府的后园,水榭临波。

此地只有李斯与吕娥蓉二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静谧。

吕娥蓉亲自为李斯斟上一杯清茶,动作优雅从容,一如她清冷的气质。她没有看李斯,目光落在池水中被风吹散的月影上,声音清冽如玉石相击:

“初见你时,我承认,我有些看轻了你。”吕娥蓉的目光悠远,仿佛在回忆一条漫长的路,

“在相邦府中,我见过太多汲汲于功名的士子,你不过是其中之一,虽有巧思,却难掩那份急于攀爬的功利之心。”

她的唇角泛起一丝自嘲的弧度。

可后来,我渐渐发现你的不同。你的‘义兵’之策,你的造纸之术,你编撰《吕氏春秋》时展露的见识……那绝非一个寻常的上蔡士子所能拥有。

你的眼界,仿佛立于九天之上,俯瞰着整个时代。我心中充满了疑惑,直到那天在府中偏院,无意间听到了你与纪夫人的对话……你告诉她,真正的李斯,为了救你的性命,早已殒身于荒野。”

空气在这一刻仿佛凝固了。李斯的心跳漏了一拍,但他面色不变,静静地听着。

吕娥蓉的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彩,有惊叹,有怜悯,更有难以言喻的钦佩。

她回想起那天听到的只言片语,每一个字,都像惊雷,重构了她之前的所有的认知。

“那一刻,我才明白。”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微不可查的颤音,

“原来你并非简单的冒名者,而是为报救命之恩,背负起逝者遗志的践行之人。

你背负着一个友人的身份与理想,走出了一条他、甚至连我父亲都未曾想过的道路。

你以‘利’为刃,却行‘义’之事,这份决断与担当,天下有几人能及?”

她的目光从钦佩,逐渐化为灼热的、毫不掩饰的情感,那颗清冷如月的心,早已被这独一无二的灵魂烙上了印记。

“我曾鄙夷你的为人,曾好奇你的深不可测,也曾敬佩你的经天纬地……直到如今,我只想知道一件事。”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将自己所有的骄傲与矜持都押在了这最后的问询上。

“他们都称你为‘李斯’,可我知道,那只是你借来的一袭衣袍。”

她向前微倾,那双美丽的丹凤眼锁住李斯的灵魂,一字一句地问道:

“告诉我,衣袍之下的你,究竟是谁?我想要的,是此刻站在我面前的……你,真正的名字。

李斯闻言,唇角勾起一抹的笑意他放下茶杯,不答反问:“娥蓉,请看这池中之月,它可是天上的月亮?”

吕娥蓉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平静地答道:“非也,乃月之虚影。”

“那它可有月之形,月之辉?”李斯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魔力,引导着她的思绪。

“……有。”

“既有形有辉,能映入你我眼中,让这池水因此而明亮,为何非要执着于它是否‘真实’?”李斯缓缓道,“于这池中鱼儿而言,或许,这水中的月亮,便是它们此生所能仰望的唯一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