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神圣使命

咸阳,国尉府。

夜色如墨,新立的国尉府内灯火通明。

夏太后新丧,丧仪的哀戚尚未完全散去,一道王令便将年少的长安君成蟜推上了国尉之位。

这尊崇的职位,如同一件沉重无比的华服。他能感受到那份源自军旅将校们审视的目光,也能体会到相邦吕不韦故作大度之下,那深藏的冷意。

成蟜在空旷的正堂内来回踱步,俊秀的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烦躁与迷茫。

“浮丘先生,”他终于停下脚步,望向一旁静立如松的中年男子,

“您说,让我凡吕之策,皆当反之。可今日在朝上,吕不韦提议修缮白渠下游支渠,以备来年春耕,此乃利国利民之善政;他又奏请增设郡县仓储,防备灾荒,亦是远见卓识。

我……我如何反驳?若为反对而反对,岂非成了无理取闹的竖子,反倒堕了国尉府的威严,也让王兄看轻了我?”

浮丘伯的须眉在烛光下微微抖动,他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缓步上前,为成蟜续上一杯温茶,动作不疾不徐,自有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

“君上能辨善政,足见仁心与明智,此乃大秦之福。”

浮丘伯先是一句恰到好处的恭维,随即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下来,

“但君上,您要看的,从来就不只是政令的‘善’与‘不善’。”

“那是什么?”成蟜追问。

“是‘权’的来处,与‘忠’的去向。”浮丘伯的眼神变得深邃如古井,

“君上,容老臣问一句,您觉得,相邦吕不韦,为何能有今日之权势?”

“自然是因他辅佐先王,拥立王兄,有定鼎之功。”成蟜不假思索地答道,这是天下公认的事实。

“定鼎之功?”浮丘伯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轻笑,摇了摇头,

“这只是其一,是摆在明面上的‘功’。但君上,您不觉得奇怪吗?王上天纵神武,雄才大略,早已非是需要人时时扶持的冲龄之君。

可为何,他对相邦的倚重与容忍,竟到了如此地步?甚至……尊其为‘仲父’?”

成蟜眉头紧锁:“王兄重情,感念相邦辅佐之恩,以示尊崇。昔日齐桓公亦称管仲为‘仲父’,此乃君王尊贤之美谈,这……”

“美谈?”浮丘伯的笑意中带着一丝冰冷的悲悯,他打断了成蟜,

“君上圣明,可知齐桓称管仲为‘仲父’,天下人皆知,尊的是管子匡扶霸业之‘公才’,其事光明磊落,无可非议。可相邦呢?”

他向前一步,声音压得极低,

“相邦与王上之间,除了定鼎之功,更夹杂着‘私恩’啊!这‘仲父’二字,由相邦担着,便不再是纯粹的君臣之敬。

它更像一个时时刻刻的提醒,提醒着那段众说纷纭的过往……”

成蟜的脸色微微变了。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这个问题,只觉得心头一阵莫名的不适。

浮丘伯见状,知道火候已到,他向前凑近一步,声音压得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

“君上可知,当年相邦吕不韦,还是一介商贾之时,在赵国邯郸,是如何结识先王的?”

“听闻是……献千金家财,助父王脱困归秦。”

“不错。”浮丘伯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商贾重利,天经地义。可您想过没有,这世上最大的生意,做的不是货物,不是金钱,而是‘人’。一个商贾,能献出千金,更能献出他认为……最能一本万利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