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摧枯拉朽
魏国,畼城,秦军大营。 亥的鲜血,像是给这场关于“义”的辩论画上了一个血腥的句号。
营地内,死寂一片。
数百名甲士的怒火被李斯那番振聋发聩的言论浇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震撼与……隐秘的认同。他们看着亥的尸体,再看看那双手奉剑、满眼恨意的樊於期,心中五味杂陈。
李斯没有给他们太多思考的时间。
他目光如电,扫过全场,声音冷冽如冰:
“樊於期,身为都督军法官,知法犯法,包庇罪行,煽动士卒,论罪当斩!但念你亦是为袍泽之情所困,更念夏太后与长安君举荐之恩,本官给你一个机会。”
他走到樊於期面前,接过那柄青铜剑,反手“呛”的一声插回其剑鞘。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李斯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每个角落,
“革去都督军法官之职,降为普通士卒,入先锋营戴罪立功!每日操练、冲锋,皆为头排!
你之性命,由沙场定夺,由魏人的刀剑定夺!你若不服,现在就可自刎于此,我以军正之名,为你追赠‘忠义’二字!”
这是将樊於期最后的尊严彻底剥夺,让他从一个执法的都督,变成一个随时可能死在第一线的炮灰!
樊於期双拳紧握,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他死死盯着李斯,胸膛剧烈起伏,最终,那股滔天恨意化为一声嘶哑的低吼:“……末将,领命!”
他知道,李斯这是阳谋。他若不从,便是抗命,当场格杀勿论,他若从了,便要在这支被李斯思想彻底改造的军队里,亲眼看着李斯的“公义”如何一步步吞噬他所信奉的一切。
李斯不再看他,转身对众人下令:
“百将亥,违律在前,虽死,其罪不销。然军法亦有情理,念其曾有战功,家有老母妻儿,其家人依《考功格》‘抚恤’之例,从厚。
全军传阅:亥之死,为私义所害,为全军之鉴!我大秦锐士,当引以为戒,心中唯有公义、唯有秦法!”
此令一出,全军再次哗然。惩罚酷烈,处置却又显出一丝“法度内的温情”。
李斯明确其“罪”,同时又以“法”来体现对士卒家人的关怀。这种赏罚分明、公私清晰的处置,比空洞的口号更能震慑人心。
他用最决绝的方式,将“亥之死”的最终解释权牢牢抓在手里:他的死,是私情的悲剧,是新军法的反面教材。
“此战之后,军中再无私义!”李斯环视众人,声音斩钉截铁,
“我大秦锐士,剑锋所指,只为天下公义!为万民立命!为大秦开万世太平!”
自此日起,这支由蒙武统帅、李斯辅佐的东征大军,仿佛被注入了全新的灵魂。
军正处不再仅仅是执法机构,它成了整个大军的中枢神经与思想核心。《考功格》的条文被刻在木板上,立于各营帐门口,每日都有专人宣讲。
“义功”二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代了单纯的“首功”,成为普通士卒晋升的另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