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管性子(第2页)

宋禾咬死不让万山在他家竹林里养牛。

一个是亲弟弟一个是自己汉子,万重是两个都不能得罪。

他就把这事跟江若说了。

不说别的,江若挺佩服万山的脑子的,活该他赚银子啊!

“他脑子里面净不装正事儿,他那房子也起好了,用不了半个月就该收工了,他的心思也该放到找夫郎上了。”万重说。

“你放心,就万山起的新屋,每每我从那里过了,我都觉得好,新屋落成后,肯定有媒婆上门来说亲。”江若说。

要不是自个儿没有哥儿弟弟,江若都想给万山相看哥儿。

万重也巴望着呢。

马强的腿,这次真摔着了。

一个月都不能下床。

赵砚就让马武留在了家里。

姑姑赵静要在家里伺候马强,家里面的送菜的生意,也得有人担起来。

不能让家里面喝西北风吧?

马武去不了坝上,只能找人替,亲戚之间替个名儿,在村子里面也都是平常事儿。

赵岐这段日子一直在坝上替着马武。

赵砚赵岐去了坝上,山上的货算是望而止步了,就等着坝上的工完了,冬天养肥再进山抓大货。

俩人从坝上下来后,隔几天就会上山去看看陷阱。

从陷阱里面拿回来一些货,江若和孙海在家里面卖鸡子兔子,或是碰上来收货的,卖卖山货,算是能勉强顾得上家里花销。

可今年的天也不知道是咋,老天爷开玩笑呢。

前段日子下雨下个没完。

这段日子又开始干旱了。

赵家的水田还好,挨着上游的水,秧苗种的晚,但长势喜人。

下游的水田,田里面就快干涸了。

江若和孙海就怕旱了,殃及到自个儿家里的地。

天天都会来水田这里看看。

有时候路过家里面的旱地了,还会掰几颗玉米回去,晚上煮着吃。

自个儿家里面种的玉米,粒粒饱满,吃着又香又甜。

江若煮的多了,也会让赵尧给裴夏他们送去一点儿。

秋哥儿这两天吃江若煮的玉米,吃香了,老是来江若家里。

江若和孙海得空了,就坐在院子里的樱桃树下,拿着一个竹筐筐,做针线活。

秋哥儿看着不太像个哥儿,但针线活儿做的出奇的好。

江若问了问,才知道,秋哥儿的大姐在镇上是开布庄的。

布庄是他爹娘的生意,但是他爹娘走的早,走时秋哥儿才八岁,他大姐那时候还没嫁人,十几岁一个小姑娘,又得管着两个弟弟,还得撑着家里面的布装生意,还得防着亲戚抢占布庄。

就这样,硬是拉扯着把裴夏和秋哥儿带大。

秋哥儿跟着师傅学武,也是因为他大姐不想让他以后嫁了人让人欺负。

他大姐就是让夫家欺负了,他夫家仗着裴家家里人少,没父母撑腰,作难他大姐。

他大姐在夫家熬了两年,带着孩子和离了。

和离之后,又继续干着家里面的布庄生意。

他大姐嫁人后,布庄完完全全的交给了裴夏。

裴夏年纪小,只能请人来打理,他大姐回来后,就又交给了他大姐。

秋哥儿之前在他大姐的布庄里干活儿,还帮忙管他大姐的两个娃娃,现在娃娃大了一点,他大姐可能也意识到了秋哥儿越长越野了,就想让裴夏带着秋哥儿,管管他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