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宓 作品

第422章 素问悟香薰破戾毒,墨鼎显异藏危机

素问悟香薰破戾毒,墨鼎显异藏危机

一、寅时安业陷危局

寅时的安业坊,黑雾如墨,浓得能拧出水来。泛着幽绿的雾气裹着刺骨的寒意,像无数细针,扎在人裸露的皮肤上,连圣火盏的青金光芒都被压缩在三尺之内,无法穿透浓雾。街道上横七竖八躺着数十位百姓,有的面色苍白、嘴唇泛紫,双手紧紧按着胸口,呼吸微弱;有的蜷缩在墙角,浑身发抖,即使裹着厚厚的棉衣,仍挡不住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这是被强化隐性戾毒侵袭的症状,普通避邪香囊与汤药已完全失效。

临时搭建的救护棚内,灯火摇曳,二十余盏油灯的暖光在黑雾中显得格外脆弱。素问跪在草席旁,正用改良脉诊仪为一位孩童诊断,仪盘指针泛着浓绿,边缘缠绕着一丝极细的黑色丝线,像附骨之疽般扭动。孩童的母亲跪在一旁,泪水直流,声音带着哀求:“素问大夫,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他才五岁,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也活不成了!”

素问收回脉诊仪,指尖泛着一丝凉意——这强化戾毒混合了水晶棺的极寒之气,不仅能降低人体抵抗力,还能冻结经脉,普通的避戾散虽能净化部分戾毒,却无法驱散寒气,药效一过,戾毒就会再次侵袭。“您别急,”素问的声音温和却难掩疲惫,她已连续忙碌了三个时辰,眼窝深陷,医袍上沾着草药汁与雾水,“我正在调整避戾散配方,很快就能找到驱散寒气的方法,一定能治好孩子。”

棚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李修远提着一个青铜箱快步走进来,箱内装着刚研磨好的避戾散粉末,却泛着淡淡的幽绿——显然在研磨过程中,又被隐性戾毒污染了。“素问大夫,情况越来越糟,”李修远的声音带着焦虑,“坊内的黑雾浓度又升高了,试毒叶放在空气中,不到一炷香就变成焦黑;我们新研磨的避戾散,刚做好就被污染,根本不够用!再这样下去,别说治疗,连我们自己都要被戾毒侵袭了!”

年轻医者林小满也跑进来,手中的试毒叶已变成深绿,边缘冒着青烟:“素问大夫,西边的水井也被污染了,井水泛着幽绿,喝了的百姓都出现了头晕呕吐的症状!我们用阴阳避邪阵净化,可阵力刚压住戾气,黑雾又立刻涌过来,根本挡不住!”

素问站起身,走到棚边,掀开麻布门帘——黑雾中,隐约能看到无数极细的黑色丝线在空中飘动,像一张巨大的黑网,将整个安业坊笼罩。这些丝线比之前的引戾丝更细、更隐蔽,混合在雾气中,肉眼几乎无法分辨,却能快速污染药材、水源与空气。“余孽是想用水晶棺的寒气,让戾毒彻底融入安业坊的环境,”素问的眼神凝重,指尖轻轻抚摸着鬓角的青铜小鼎,鼎身圣火纹泛着淡青,却比之前微弱了许多,“避戾散是粉末状,只能被动防御,无法主动净化空气与环境中的戾毒,我们必须找到一种能主动扩散、净化大范围戾毒的方法。”

她转身望向棚内的药材架,架上摆满了艾草、苍术、丁香、佩兰等草药,这些都是之前用来制作避邪香囊的原料,却对强化戾毒无效。“主动扩散...净化环境...”素问喃喃自语,脑海中快速闪过墨家与道家的典籍记载,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棚外,孩童的哭声、百姓的呻吟声与黑雾的“滋滋”声交织,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她的神经。

“必须尽快想到办法,”素问握紧拳头,指节泛白,“灵枢他们在终南山对抗余孽,汴京其他坊区还等着我们的预防方法,我们不能在这里倒下!”

二、卯时偶得香薰灵感

卯时的安业坊,黑雾稍淡,天边泛着一丝极淡的鱼肚白,却被雾气染成了幽绿色。救护棚内,素问仍在翻阅典籍,桌上的《墨道草木考》《阴阳草木录》已被翻得卷了边,她的眼睛布满血丝,却仍不肯休息——百姓的安危容不得她停下。

林小满端着一碗热粥走进来,见素问仍在忙碌,忍不住劝道:“素问大夫,您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了,先喝碗粥垫垫肚子,不然身体会熬坏的!您要是倒下了,安业坊的百姓就更没希望了!”

素问接过粥碗,却没喝,目光仍停在典籍上:“我没事,等找到方法再休息也不迟。你去看看百姓的情况,若有新的染病者,先用圣火灰烬水缓解症状,千万别让他们接触污染的水源。”

林小满点头,刚要转身,脚下不小心撞到了一旁的炭炉,炉上煮着的艾草水洒了出来,溅在炭火上,发出“滋滋”声。艾草遇热,瞬间散发出浓郁的香气,青烟袅袅,顺着棚顶的缝隙飘出棚外。

“小心!”素问急忙上前,帮林小满扶起炭炉,却在闻到艾草香气的瞬间,突然愣住——棚内原本泛着淡绿的试毒叶,在青烟飘过之后,边缘的幽绿竟渐渐消退,变成了淡绿;之前被戾毒污染的避戾散粉末,也在香气中微微泛出淡金,黑色丝线快速消散。

“这是...怎么回事?”林小满也发现了异常,指着试毒叶,声音带着惊讶,“艾草的烟竟然能净化戾毒?”

素问立刻拿起一片新的试毒叶,放在炭炉上方——青烟飘过,试毒叶的幽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片刻后竟恢复了嫩绿。她又取来一点被污染的避戾散,放在青烟中,粉末上的黑色丝线瞬间被青烟包裹,化作一缕黑烟消散。“是热量!”素问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声音带着激动,“艾草燃烧产生的青烟,混合着热量,能主动驱散水晶棺的寒气,净化空气中的隐性戾毒!之前我们用艾草制作香囊,是常温使用,无法发挥热量的作用,所以对强化戾毒无效;现在燃烧产生青烟,热量与药香结合,就能主动对抗寒气与戾毒!”

她快步走到药材架前,取下艾草、苍术、丁香、佩兰,放在炭炉上——四种草药燃烧的青烟混合在一起,散发出更浓郁的香气,棚内的黑雾快速消退,试毒叶完全恢复嫩绿,连空气中的寒意都减轻了不少。“太好了!”李修远也跑过来,脸上满是惊喜,“这方法能主动净化空气,还能扩散到大范围,比避戾散更有效!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净化安业坊的黑雾!”

素问却仍眉头微蹙:“只是四种草药的效果还不够强,只能净化轻度的隐性戾毒,面对水井、土壤中的浓戾毒,还是不够。而且,不同草药的比例、燃烧的火候都会影响效果,我们需要找到最精准的配方,还要制作能稳定燃烧、扩散范围广的器具,才能彻底净化安业坊。”

她从袖中掏出青铜小鼎,放在炭炉旁,鼎身圣火纹泛着淡青,与青烟相互共鸣。“灵枢曾说过,墨家有‘燃香祛戾术’,用特定草药混合圣火灰烬燃烧,能净化战场的戾气,”素问的眼神坚定,“《墨道草木考》中应该有记载,我们快找找,或许能找到现成的配方与器具。”

众人立刻行动,林小满翻找《墨道草木考》,李修远准备更多的草药与炭炉,素问则开始记录刚才的实验数据——草药比例、燃烧时间、净化范围,每一项都详细记录,为后续的配方调整做准备。棚内的青烟越来越浓,香气弥漫,驱散了之前的压抑,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气息。

“找到了!”林小满突然大喊,手中的《墨道草木考》翻到了第45页,上面用圣火灰烬墨绘制着草药图谱,旁边的文字记载着“墨家祛戾香方”:“艾草五钱、苍术三钱、丁香二钱、佩兰三钱、圣火灰烬一钱、火绒草籽半钱,混合研磨成粉,装入青铜香器中燃烧,青烟可净化方圆十丈内的戾毒,驱散寒气,需用墨家‘引香术’引导青烟扩散。”

“还有青铜香器的图纸!”林小满继续翻页,图纸上画着一个三足青铜炉,炉身刻着矩尺纹,炉盖有无数细孔,炉底有三个“引气口”,“这香器能控制燃烧速度,让青烟均匀扩散,还能通过引气口,将青烟引入地下,净化土壤中的戾毒!”

素问大喜,握着典籍的手微微颤抖:“太好了!有了墨家的香方与香器,我们就能制作出强效的祛戾香,彻底净化安业坊的戾毒!李主管,你立刻安排人手,按图纸制作青铜香器——用墨家机关的边角料,越快越好;林大夫,你跟我一起,按香方研磨草药粉末,准备试烧;另外,派两位医者去通知百姓,让他们暂时待在屋内,等我们点燃祛戾香,净化黑雾后再出来。”

众人分工明确,快速行动。李修远带着禁军士兵,用青铜边角料打造香器;素问与林小满则在棚内研磨草药,圣火灰烬与火绒草籽的加入,让粉末泛着淡金,与图纸上的记载完全一致。棚外,黑雾仍在弥漫,但救护棚内的青烟与忙碌的身影,却为这座陷入危机的坊区,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三、辰时典籍溯源墨家

辰时的安业坊,黑雾渐渐被青烟冲淡,空气中弥漫着草药与圣火灰烬混合的香气,不再刺鼻,反而让人感到安心。救护棚内,第一尊青铜香器已制作完成——三足鼎立,炉身刻着墨家矩尺纹,泛着淡青,炉盖的细孔排列整齐,炉底的引气口泛着金光,与素问的青铜小鼎相互共鸣。

素问将研磨好的祛戾香粉装入香器,点燃炭炉,放入香器底部。随着炭火升温,香粉开始燃烧,青烟从炉盖的细孔中缓缓冒出,泛着淡金,与圣火盏的光芒相互呼应。素问双手结出墨家“引香术”的手印,口中念着秘传咒语——青烟仿佛有了生命,不再随意飘散,而是顺着她的手势,均匀地扩散到棚外,像一条金色的丝带,缠绕着黑雾,将其快速净化。

“有效!”林小满激动地喊道,手中的试毒叶已完全恢复嫩绿,“青烟所过之处,黑雾都消散了,土壤中的引戾丝也在减少!”

素问却没有放松,她仔细观察着香器的燃烧情况与青烟的扩散范围:“香粉燃烧速度太快,半个时辰就烧了一半,而且青烟的扩散范围只有五丈,比典籍记载的十丈少了一半。看来是香器的引气口不够通畅,或者引香术的咒语我念得不够精准。”

她拿起《墨道草木考》,再次翻看引香术的记载——书页上画着详细的手印图谱,旁边的批注写着:“引香术需配合墨家血脉,激活香器的矩尺纹,方能引导青烟扩散至十丈。”“是血脉!”素问恍然大悟,“我不是墨家直系传人,引香术的威力只能发挥一半,香器的矩尺纹也没被完全激活,所以效果打折扣。”

她从袖中取出青铜小鼎,将鼎贴在香器的炉身上——鼎内藏着灵枢的墨家血脉,与香器的矩尺纹产生共鸣。“起!”素问再次结出引香术手印,念动咒语,鼎身圣火纹泛着青金,香器的矩尺纹也随之亮起,青烟瞬间变得更浓,扩散速度加快,范围也扩大到了十丈,黑雾像遇到烈火的冰雪般快速消退。

“成功了!”李修远跑过来,脸上满是敬佩,“这墨家的香薰术真是精妙!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净化土壤与水源,比道家的阴阳阵更灵活!”

素问却叹了口气,眼神带着怅然:“可惜墨家的香薰术没能流传下来。晚唐战乱时,墨家传人为了保护医典,将‘燃香祛戾术’的部分技艺融入了道家的‘焚香避邪术’,后来墨家渐渐隐于历史,这门技艺也只剩下零星的记载,若不是《墨道草木考》,我们恐怕永远也想不到这个方法。”

林小满好奇地问:“素问大夫,墨家的技艺这么厉害,为什么会渐渐消失,反而道家的技艺越来越兴盛呢?”

素问坐在药材架旁,拿起一株艾草,轻轻抚摸着叶片:“墨家讲究‘兼爱济世’,却过于执着于机关术与武力,不擅长融入朝堂与民间。晚唐时,墨家传人为了对抗墨渊,牺牲了太多,幸存的传人又不愿参与世俗纷争,渐渐隐居;而道家则不同,将医道、阵法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结合,比如焚香、祈福,既符合百姓的认知,又能被朝堂接受,所以慢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