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医商联盟:星药成蛊,斩蛊之路何方(第2页)
"他们用商队养蛊。"灵枢将混有烛龙涎的陨铁屑投入药鼎,鼎中顿时腾起烛龙虚影,其目开而明,其目闭而暗,"每过一个驿站,就用'猼訑'之皮包裹生魂,喂养蛊王。"当琥珀色的药汤喂进患者口中,所有人都听见体内传来"咔嚓"声,那是蛊虫被烛龙涎灼烧的响动。
围观的百姓突然跪地,为首的老丈捧着药碗痛哭:"活了七十年,头回见药里有烛龙!"灵枢这才惊觉,药鼎上方的烛龙虚影,竟与《山海经》中"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的记载完全一致。商队的护卫们交头接耳,他们腰间的佩刀上,不知何时爬满了"文鳐鱼"的鳞片,那是上古避水兽,此刻却在辟蛊。
四、账册玄机?九头虫蛊蚀心
秋末的咸阳城,枫叶如血。灵枢坐在医商楼三层,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与背后的《商道星图》重叠。账册上"辽东郡?星纹针五十枚"的记录被朱砂圈住,墨迹下隐约可见"九头虫"的毒涎痕迹,其状如犬,赤头,有角,尾似蛇。
"第十批针了。"素问推来另一叠账本,账册边缘爬满"青蚨"的翅膀,那是传说中"还钱虫",却在此处用来标记蛊巢,"每批失踪的针,都对应着太医院的'九婴'蛊培育。"她的指尖停在"王顺"的名字上——那名字周围,环绕着"獓因"的爪印,一种以人为食的凶兽。
灵枢的星纹针突然刺破账册,针尖指向"王顺"二字,纸页下竟露出一张用"夫诸"之前绘制的地图。地图上,咸阳城的商道被标为"相柳"的蛇身,每处药铺都是蛇头上的毒牙,而中心赫然是先帝陵寝,形如"烛龙"的巢穴。他想起父亲手札中的残句:"商道即蛇脉,星药镇七寸..."
"还记得王掌柜临终前的话吗?"灵枢将地图凑近烛火,蛇身竟渗出"蜚"的毒液,"太医院不是要药材,是要我们打通的商道,作为喂养'饕餮'的食管。"窗外突然传来更夫打更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呼喊中,竟夹杂着"九头虫"的嘶鸣。
素问猛地拉开窗,只见对面药铺的二楼,一个黑影正在悬挂灯笼。灯笼里装着的不是烛火,而是"雷兽"的骨头,其声如雷,可御百蛊。灯笼上的"药"字被改成"蛊",风吹过,灯笼骨架发出"咔咔"声,分明是"夔牛"骨节摩擦的响动。灵枢的星纹针脱手飞出,刺破灯笼的瞬间,里面滚出一颗头颅——正是失踪的弟子,他眼中的黑丝已结成"凿齿"的形状。
"灵先生!"楼下突然传来惊呼。一名药商踉跄着冲进医商楼,怀中抱着浑身是血的孩童:"求您救救犬子!他误食了...误食了'祸斗'的粪便!"孩童张开嘴,喷出的不是血,而是"毕方"的火焰,每簇火焰中都蜷缩着"蛊雕"的幼体。
灵枢按住孩童的手腕,脉门处的跳动竟与远处皇宫的"梼杌"鼓同步。他突然想起蒙恬将军的虎符碎玉,想起陇西百姓看见烛龙时的跪拜——原来他们以为的救人良药,竟是唤醒上古凶蛊的号角。素问的银镯突然断裂,掉在地上的瞬间,露出内侧刻着的"杀蛊"二字,与《山海经》中"羿杀凿齿于畴华之野"的记载呼应。
五、血书惊变?诸蛊噬天局
冬至前夜,雪落咸阳。灵枢在药鼎前炼制最新的星铁丸,陨铁与清瘴草在鼎中发出烛龙的怒吼,却盖不住窗外的马蹄声。浑身浴血的信使摔在医馆门口,他的战马早已变成"马腹"凶兽,其身如犬,人面,腹有鬣,尾长如蛇。
"匈奴...血刃骑...携'蜚'蛊而来..."信使断气前,手指在雪地上画出商道的轮廓,雪地竟被蛊毒染成赤红色,"所过之处,药商皆成'猰貐'之粮!"灵枢破冰取信,朱砂字在雪光中刺目:"蛊虫已入咸阳,速毁商道!"星纹针在他掌心发烫,针尖渗出的血珠,在雪地上蜿蜒成太医院的方位,沿途竟生出"祝余"草,食之不饥,却在此处是蛊虫的路标。
素问突然指着药园:"快看!"青瘴草在寒冬中疯长,每片叶子都变成"钩吾山"的形状,其上多玉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饕餮。叶脉间流淌着的黑血,分明是"奢比尸"的毒涎,其形人面兽身,耳挂青蛇,手操红蛇。
医商楼的铜钟突然自鸣,声音低沉如"天吴"的咆哮,其状如人而八首八面,虎身十尾。灵枢冲上楼顶,只见咸阳城的夜空被"九婴"笼罩,其状如虎,而九首,声如婴儿,似食人。每一道商路都泛着幽绿光芒,宛如"相柳"的蛇身,喷毒水为河海,食于九土。太医院方向,无数灯笼同时亮起,灯笼里装着的是"蜚"的尸体,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行水则竭,行草则死。
"灵枢!"素问的呼喊中带着骇然。灵枢转头,看见弟子们正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眼中闪烁着"烛阴"的幽光,其瞑乃晦,其视乃明,腰间的星纹针都指向他——那些针上,都刻着"穷奇"的纹样,其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
雪越下越大,灵枢握紧断针,针尖的星芒照亮弟子们胸前的"混沌"图腾,其状如犬,四足而无爪,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他突然明白,所谓医商联盟,不过是太医院布的"蛊阵",用他们的医术驯化商人,再用商人的生魂喂养上古凶蛊。而他和素问,从始至终都是蛊阵的"阵眼"。
"医道如星,虽暗夜难掩其光..."他喃喃自语,父亲的话在风雪中清晰如昨。断针突然爆发出强光,将逼近的弟子们震退。雪地上,断针的血痕组成"斩"字,与《山海经》中"禹杀相柳"的石刻重合。
远处传来太医院的钟鸣,十二声过后,整个咸阳城的灯火同时熄灭。灵枢在黑暗中握紧素问的手,听见她银镯断裂处传来"饕餮"的吞咽声。而在他们脚下,医商楼的地基里,传来千万生魂的哀嚎——那是被当作"蛊粮"的祭品,正在为上古凶蛊的复苏,献上最后的生息。
结尾悬念:当灵枢和素问在黑暗中点亮最后一盏七星灯,灯油竟变成了"貔貅"的精血,其状如虎而豹身,长尾似龙。窗外,无数黑影顺着商道蠕动,他们胸口的星纹针光芒与七星灯呼应,组成巨大的"蛊王"图案。而在皇宫深处,太医令将最后一枚刻着"梼杌"的星纹针插入蛊王鼎,鼎中顿时腾起万道毒雾,雾中浮现出《山海经》中所有凶蛊的虚影,共同发出婴儿般的笑声:"灵素二医,可听说过'蛊成而天下亡'?"
他们以为的星药救世,竟是唤醒凶蛊的仪式;他们信任的商道,早已成为万蛊之王的巢穴。当医学彻底沦为邪术的载体,当商人的鲜血成为凶蛊的养料,灵枢和素问问能否用最后一丝仁心,在诸蛊噬天的浩劫中,找到那道唯一的"斩蛊"之路?而深埋在商道下的千万生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