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宓 作品

第324章 玄理岐黄?幽冥局中的哲思迷踪

玄理岐黄?幽冥局中的哲思迷踪

残阳如垂暮巨兽,于天际挣扎,血一般浓稠的光肆意倾洒,好似要将世间万物都卷入它那即将落幕的血色余晖之中。医馆的青瓦被层层洇染,那抹暗红愈发浓烈,仿若刚干涸不久、仍散发着淡淡腥味的血迹,似在低声诉说着一段被尘封已久、不为人知的不祥往事。灵枢宛如一尊雕像,笔挺地伫立在医馆之内,身姿虽未改,可神色间的凝重却如铅云般沉重。他手中紧攥着半块残缺的玉钥匙,在这黯淡昏黄的光线下,钥匙散发着幽微冷光,恰似在无声地宣泄着对命运捉弄的愤懑。他的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黄帝内经》经络图的纹路,每一道纹路都仿佛承载着千年的岁月沧桑,触感细腻之余,又仿若暗藏玄机,好似在等待某个契机,触发那隐匿已久、足以改变一切的未知机关。守典人那句“阴阳墟核心藏着颠覆一切秘密”的警告,如同一记记重锤,反复撞击着他的心弦,在脑海中不断回荡,挥之不去,搅得他内心满是不安与疑惑。而怀中的玉珏,此刻恰似一块寒彻骨髓的坚冰,冷意毫无阻碍地透过衣物,直沁肌肤。其中的金线仿若蛰伏在黑暗深渊的毒蛇,偶尔抽搐般地颤动几下,仿佛在敏锐地感知着某种危险正蹑足潜踪、悄然临近,令人不寒而栗。

“你看这钥匙的纹路。”素问那清脆悦耳的声音,恰似划破寂静夜空的流星,瞬间打破了这令人几近窒息的凝重氛围。她身着一袭素袍,身姿轻盈灵动,却难掩眼神中的专注与执着,宛如一位在古老智慧长河中虔诚探索的行者。她小心翼翼地摊开一卷《周易》竹简,竹简散发着陈旧而古朴的气息,每一片都仿佛是岁月精心撰写的书页,承载着先辈们深邃的思考与不懈的探索。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昏黄的光线如同调皮的精灵,将卦象的影子投射在墙上。随着烛火的晃动,那影子竟诡谲地扭曲变幻成诡异的人面鱼形状,鱼头人面,双眼闪烁着幽光,仿若来自另一个神秘未知世界的窥视,让人脊背发凉、毛骨悚然。“乾卦为天,坤卦为地,六十四卦循环往复,恰似人体气血周流不息,一刻未曾停歇。”素问微微皱眉,那精致的眉间仿佛凝聚着千年的谜团,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仿若试图凭借这目光,穿透这神秘莫测的表象,探寻到背后那隐藏至深的真相,“神农氏将医道藏于九窍灵台,或许本意便是期望后人能从这深邃晦涩的哲学之中,悟出那治病救人、普度众生的精妙医理。”话落,她下意识地抬手抚上脖颈,那里的药纹又开始发烫,隐隐有红色光芒透出,人面鱼纹若隐若现,似有一股无形且强大的力量在急切地催促着她,又仿佛是某种古老而恐怖的诅咒即将应验的不祥征兆。

灵枢若有所思,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光亮,缓缓将钥匙置于摊开的《阴阳应象大论》残页上。刹那间,原本安静得如同沉睡巨人的古籍无风自动,泛黄的书页沙沙作响,仿若被一双无形却急切的手快速翻动,似乎急于向世人诉说那些被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秘密。书页上的字句像是被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化作一道道流光,如灵动的丝线般缠绕在钥匙上,流光闪烁,映照着灵枢深邃的眼眸,仿佛在引领他一步步揭开那隐藏在历史深处、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道家言‘一阴一阳之谓道’,”他的声音低沉醇厚,仿若从远古的山谷中传来,混着窗外呼啸的风声,愈发显得神秘而悠远,“你可还记得《淮南子》中记载,女娲补天之时,采集五色石,那五色石便对应着五行。而在人体之中,五脏亦分五行,肝属木、心属火……如此看来,这医道,又何尝不是天地运行那精妙绝伦的缩影呢?它蕴含着天地间的至理,将自然与人体的奥秘紧密相连。”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流光缠绕的钥匙,仿佛要凭借这炽热的目光,透过它看穿整个宇宙的奥秘,探寻到生命与自然之间那千丝万缕、神秘而又微妙的本质联系。

“可为何有人要篡改《青崖医典》?”素问拧紧眉头,精致的面庞上满是疑惑与忧虑,仿佛被一团厚重的迷雾紧紧笼罩,难以找到突围的出口。她的指尖轻轻划过竹简上被涂抹的痕迹,那痕迹犹如一道丑陋狰狞的伤疤,横亘在古老的智慧之上,刺痛着她那颗对医道满怀敬畏与热爱的心。“若医道与哲学相通,那抹去的不仅是治病之法,更是……”

“是解开天地奥秘的钥匙。”灵枢突然打断她,话语斩钉截铁,仿佛已经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洞察了部分被隐藏的真相。此时,他掌心的玉珏剧烈发烫,像是即将喷发的火山,蕴藏着巨大而危险的能量,仿佛随时都会冲破束缚,释放出难以想象的力量。“你听!古籍在说话!”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惶与兴奋,那是对未知真相即将揭晓的期待与恐惧交织的复杂情绪。只见《阴阳应象大论》残页上,缓缓浮现出血色文字,每一个字都像是用鲜血写成,散发着诡异而恐怖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尘封的悲惨历史,那是一段充满了挣扎、牺牲与背叛的过往:“哲为医之骨,医为哲之肉,骨肉分离,阴阳失衡。”

话音未落,医馆的梁柱突然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那声音尖锐而刺耳,仿佛是古老建筑在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正发出绝望的呻吟。墙上的《内经》拓片渗出黑色汁液,汁液如同黑色的血液,缓缓流淌,逐渐勾勒出太极图。太极双鱼的鱼眼处,猛地浮现出两团幽蓝火焰,火焰跳动,散发出阵阵寒意,仿佛来自九幽地狱,携带着无尽的阴森与恐怖。火焰中,传来孩童嬉笑的声音,那笑声清脆却又透着无尽的阴森,仿佛是来自另一个维度的恶意嘲讽,在这寂静的空间中回荡,令人头皮发麻:“想破九窍之谜?先过玄理之关!”

素问反应迅速,瞬间抽出银针,那银针在幽蓝火焰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宛如一道划破黑暗的希望曙光。然而,诡异的事情接踵而至,针身竟迅速被腐蚀出细密的孔洞,仿佛被某种强酸侵蚀,转眼间便失去了原本的锋芒,变得千疮百孔。“是守典人的余孽!”她大喊出声,声音中带着愤怒与警惕,那是对邪恶势力的憎恶与对自身使命的坚定坚守,“他们想借哲学之问困住我们!”话音刚落,地面突然裂开蛛网般的纹路,纹路中涌出黑白雾气,雾气弥漫,迅速将两人分别笼罩,仿佛要将他们拖入无尽的黑暗深渊,让他们永远迷失在这混沌之中。

灵枢陷入白雾之中,四周一片混沌,视线受阻,唯有模糊的对话声在耳边回荡,仿若来自遥远的时空,带着岁月的沧桑与神秘。“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声音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悠悠飘来,空灵而缥缈,带着超脱尘世的独特韵味,仿佛能洗净人心的尘埃。随着声音,他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上古时期,青山翠谷间,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一位医者身着粗布麻衣,手持竹篮,穿梭在山林中采集草药。每一株植物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与天空中的星辰遥相呼应,根茎脉络蜿蜒曲折,竟与人的经络走向如出一辙,丝丝入扣,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自然与人体之间那神秘而又和谐的联系,揭示着宇宙万物相互依存的奥秘。“原来《逍遥游》中的‘至人无己’,说的是医者要忘却自我,方能体悟天地医道。只有放下自我的执念,才能融入这天地的大医理中。”他喃喃自语,声音在白雾中回荡,带着一丝顿悟后的欣喜,仿若在黑暗中寻得了一丝光明。此时,腰间的玉珏突然发出光芒,光芒柔和却在白雾中显得格外耀眼,照亮了一行小字:“以哲为引,以医为器。”这行字仿若一道指引的光,为他在这混沌中指明了方向。

“灵枢!你那边怎么样?”雾中传来素问的呼喊,声音带着几分焦急与担忧,在白雾中回荡,仿佛是黑暗中的求救信号,带着对同伴的深深关切。“我这里全是儒家典籍虚影,却读不懂其中玄机!”她的声音中透着一丝迷茫与无助,在这神秘的迷雾中,她渴望找到一丝理解的线索。

“别执着于文字!”灵枢握紧玉珏,朝着雾气深处大声喊道,声音坚定而有力,试图穿透这重重迷雾,传递希望与智慧,“孔子云‘吾道一以贯之’,医道也是如此!你试着……”

话未说完,灵枢的脚踝突然被藤蔓缠住,那藤蔓不知从何处冒出,仿佛是从地底深处钻出的邪恶触手,上面刻满《道德经》字句,然而字句却在不断扭曲变形,仿佛有生命一般,在抗拒着某种力量,似乎在阻止他继续探寻真相。“道可道,非常道……”藤蔓发出刺耳的声音,像是来自地狱的低语,充满了蛊惑与威胁,“你若执着于道,便永远困在道中!”灵枢用力挣扎,却发现藤蔓越缠越紧,寒意顺着脚踝向上蔓延,仿佛要将他的生机一点点吞噬,他的心跳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在这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另一边,素问身处黑雾之中,四周一片黑暗,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仿佛置身于无边的噩梦,被恐惧紧紧包围。面前,突然出现儒家先圣的虚影,孔子身着长袍,面容和蔼,抚须长叹:“仁者爱人,医乃仁术。”这声音如洪钟般在黑雾中回响,带着穿越时空的力量,直击人心。素问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病患的面容,那些痛苦的表情、渴望的眼神,一一浮现,如同电影般在她眼前放映,每一张面孔都揪动着她的心弦。突然,她像是领悟到了什么,眼神一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医者不能感同身受,又怎能对症下药?只有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才能给予最恰当的治疗。”话音刚落,她脖颈的药纹剧烈跳动,光芒大盛,竟化作一支毛笔,毛笔在空中飞舞,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操控,写下《大医精诚》全文。随着最后一个字落下,黑雾瞬间消散,如同冰雪在烈日下消融,光明重新降临,希望的曙光再次照进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