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赵行长,你的金库漏风了
周三上午,临海市金融工作专题会议。
会议规格很高,由市委书记高远山亲自坐镇,市长陆长风主持。
市里的主要领导,以及各大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负责人,济济一堂。
会议室里,气氛严肃中带着几分微妙。
临海银行行长赵德,正襟危坐,硕大的金表在袖口若隐若现,脸上的笑容一如既往地“稳健”。
但他那放在膝盖上,微微攥紧的手,暴露了他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静。
坐在他对面的周阳,则显得轻松许多,手里悠闲地转着一支笔,仿佛是来旁听的研究生。
这几天,临海市的金融圈子,暗流涌动。
起因,就是这位年轻的周副市长,召集了几家高科技企业的闭门座谈会。
风声,早就传到了赵德的耳朵里。
他知道,今天的会,就是冲着他来的。
会议开始,陆长风市长简单讲了几句开场白,便将话语权交给了各金融机构。
“的经济发展大局。”
赵德清了清嗓子,第一个拿起了话筒。
他必须先发制人,定下调子。
“高书记,陆市长,各位领导。”
赵德的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我们临海银行,作为本土最大的金融机构,始终将‘稳健经营、严控风险’放在首位!”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但这个血脉,不能有杂质,不能瞎冲乱撞!我们手里握着的,是全市几百万储户的信任!一分一毫,都不能出差错!”
一番话,说得是义正辞严,充满了责任与担当。
周阳在
好家伙,上来就先给自已戴上了一顶“为人民负责”的高帽子。
赵德继续他的表演:“当前,我们临海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保持清醒!要把宝贵的信贷资源,投放到最安全、最优质的资产上去!”
“比如,我们临海的房地产行业,基础扎实,潜力巨大,这才是我们金融系统应该重点支持的压舱石!”
他说完,还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周阳。
意思很明显:年轻人,别总想着搞那些虚头巴脑的高科技,房子,才是硬通货。
会议室里,不少人都暗暗点头。
赵德的这套“稳健论”,在金融系统内部,很有市场。
高远山书记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
陆长风市长则把目光投向了周阳。
“周阳同志,你分管产业和科技,也谈谈你的看法吧。”
终于来了。
赵德的眼皮,不易察??地跳了一下。
周阳不紧不慢地放下笔,按下了话筒。
整个会议室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感谢赵行长的精彩发言,‘稳健’和‘风控’,确实是金融工作的生命线,我完全同意。”
他先是客气了一句,让赵德略微松了口气。
然而,下一秒,周阳的话锋陡然一转。
“但是,我认为,赵行长对‘风险’的理解,可能存在一些偏差。”
赵德的眉头,皱了起来。
周阳站起身,他的身后没有ppt,只有他平静而清晰的声音。
“我这里,有几个数据。”
“去年一年,我们临海市新增了上百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代表着临海的未来。但我们临海银行,批给这些企业的贷款总额,占全年新增贷款的比例,不到5%。”
“而与此同时,投向赵行长口中‘优质资产’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超过了60%。”
这个数据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连高远山书记的眉毛,都微微挑了一下。
“赵行长一直在强调,要为储户负责,要控制风险。”
周阳的目光,直视着赵德。
“那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我拿到的最新报告,临海银行目前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高达4.7%,远远超过了3%的行业警戒线。”
“我想请问赵行长,”周阳的语气依旧平淡,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划开了那层“稳健”的外衣,“这4.7%的不良率,主要来自哪里?”
“是来自那些嗷嗷待哺的高科技企业吗?”
“不。”周阳自问自答,“其中超过八成,恰恰是来自于你口中那些‘优质’的房地产项目,来自于那几个资金链紧张,楼盘滞销的开发商!”
话音落下,全场死寂。
赵德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额头上瞬间渗出了冷汗。
他怎么都想不通,这些银行最核心的、最隐秘的数据,周阳是怎么知道的?!
这简直是把他的底裤都给扒了!
“把钱贷给夕阳产业,捂出一个个巨大的金融脓包,却对代表未来的新兴产业,一毛不拔。”
周阳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回响。
“赵行长,恕我直言,您这不叫稳健,这叫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