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新官上任,先烧自家后院(第2页)
办公室的门关上。
林小雨的眼圈有点红了。
“市长,那份报告上周三就到他手上了,他一直压着,今天才给我……”
“我明白。”周阳打断了她,“去,帮我把办公室近期所有待办、在办、已办的文件,都整理一份清单出来,越详细越好。包括文件名称、接收时间、经手人、流转过程、目前状态,都给我列清楚。”
“好的!”林小雨立刻来了精神,用力地点了点头。
这是市长要动真格的了!
她立刻转身出去,像一架加满了油的小马达,开始高速运转。
周阳靠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这位张副主任,很有意思。
阳奉阴违,甩锅下属,还当着自已的面,就敢给林小雨穿小鞋。
这是看自已年轻,觉得好欺负?还是觉得有陈义凡当靠山,自已不敢动他?
周阳的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
看来,海韵小区那把火,烧得还不够旺。
要整顿临海的风气,得先从自已的一亩三分地开始。
杀鸡儆猴。
这只主动跳出来的鸡,要是不杀,那后面的猴子,可就真要上树了。
不到一个小时,林小雨就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快步走了回来。
“市长,都整理好了。”
她的办事效率极高。
一份电子表格,清晰地呈现在周阳面前。
待办事项,五十二件。
在办事项,三十七件。
周阳的目光,在“在办事项”那一栏,缓缓扫过。
他看到了许多文件的流转记录,简直堪称办公室奇幻漂流。
一份关于“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建议函,从市教育局发过来,在办公室里足足躺了半个月,经过了四位“老师傅”之手,每个人都“审阅”了两三天,然后传给下一个人,直到现在,还没送到他这个分管市长的案头。
而其中,延宕时间最长,卡住流程最多的节点,几乎都指向同一个人。
张大伟。
有几份甚至需要市长陆长风亲自拍板的急件,也在他那里“细致”地走了三四天流程。
好家伙。
周阳心里都乐了。
这哪是办公室副主任,这简直是市政府的血栓啊。
“通知下去。”周阳关掉表格,站起身,“十分钟后,市政府办公室全体人员,三号小会议室开会。”
林小雨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是!”
……
三号小会议室。
办公室的十几个工作人员,陆陆续续地走了进来。
大部分人脸上都带着几分不情不愿,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开什么会啊?刚上班就要开会。”
“谁知道呢,新官上任三把火呗。”
张大伟最后一个到场,大马金刀地在会议桌的下首位置坐下,脸上挂着一副“我就静静看你表演”的表情。
周阳和林小雨走了进来。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周阳在主位坐下,环视一圈,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各位,叫大家来,是想统一一下思想,明确一下规矩。”
他的开场白,很平淡。
“海韵小区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现在,全市都在提‘临海速度’。市委市政府,是全市的表率,而我们办公室,就是市委市政府的门面和中枢。”
“外面的速度提起来了,我们自身的速度,是不是也该跟上?”
他话锋一转,看向林小雨。
“小雨主任,把你整理的清单,投影到屏幕上。”
林小雨立刻操作电脑,下一秒,那张密密麻麻的电子表格,就清晰地投射在了墙壁的幕布上。
待办五十二,在办三十七。
鲜红的数字,刺得会议室里所有人都眯起了眼睛。
“一份关于‘金港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请示报告,涉及到上万居民的菜篮子问题,在咱们办公室,走了十二天,还没走完内部流程。”
周阳的声音,依旧平静,却让会议室的温度,仿佛下降了好几度。
“一份关于‘临海大学毕业生创业扶持基金’的申请,陆市长催了两次,文件从财政局过来,到今天,一个星期了,还没送到陆市长的办公桌上。”
他每念一份,
会议室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终于,周阳的目光,定格在了张大伟的脸上。
“张副主任。”
张大伟心里咯噔一下,强作镇定地抬起头:“周市长,您说。”
“我这里有一份,临海港务集团提交的,关于‘智慧港口二期项目’的初步规划方案,需要市政府协调省发改委。这份文件,陆市长和高书记都非常重视,限我们本周内拿出反馈意见。”
周阳顿了顿,盯着他,一字一句地问道:“这份文件,八天前,就送到了你的手上。我想请问,你‘细致’地研究出什么成果了吗?”
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都聚焦在了张大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