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指示
几部老式电话机,几台落满灰尘的电脑,就是全部的“高科技”设备。至于“数据中心”……根本不存在。
周阳站在“调度中心”门口,看着里面昏昏欲睡的值班人员,只觉得一股无名火蹭蹭往上冒。
但他知道,现在发火没用。
“夏总,港务集团对于通江港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和打算吗?”周阳的语气平静得像暴风雨前的海面。
夏大海擦了擦额头的汗,支支吾吾地说道:“规划……我们一直在做……主要是想……呃……争取市里的政策支持,更新一下设备……”
周阳直接打断他:“光靠换几台新设备,就能解决问题了?是设备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
夏大海被怼得哑口无言。
周阳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火气。他知道,跟这些人掰扯再多,也掰扯不出个所以然来。
“行了,今天就先看到这里吧。”周阳转身就走。
夏大海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大气不敢出,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这位年轻的交通局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回到交通局,周阳把自已关在办公室里。
他调出系统界面,激活了【港口物流分析(初级)】模块。
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通江港的虚拟三维地图,各种数据流如同闪烁的霓虹灯,在地图上交织闪现。
码头泊位利用率、平均船舶等待时间、装卸设备效率、集疏运车辆周转率、仓储空间闲置率……
一个个关键指标,清晰地展现在他面前。
系统还贴心地将存在问题的环节,用醒目的红色高亮标出。
“我靠,这简直是开了上帝视角啊!”周阳忍不住惊叹。
之前在现场调研,只能看到表象,感觉问题很多,但具体症结在哪里,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还是一团乱麻。
现在有了【港口物流分析】,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
他很快就找到了通江港最大的两个“痛点”:
第一,陆路集疏运效率低下。港区周边的道路等级低,交通拥堵严重,货车进出港耗时过长。港口与铁路、高速公路的连接也极不顺畅,缺乏有效的多式联运体系。
第二,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几乎为零。作业调度靠人工,信息传递靠吼,数据统计靠手抄。导致港口运营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也无法为客户提供精准高效的物流服务。
“原来如此!”周阳恍然大悟。
“港口本身的基础设施虽然老旧,但更致命的是这两条‘软肋’!”“夏大海那帮人,只想着换几台新吊机,简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没抓住要害!”
他立刻叫来了刘主任和小李、小张、小赵。
“都过来看!”周阳指着自已电脑屏幕上经过处理的简化版分析图。
“这是我根据下午调研的情况,结合一些现有数据,对通江港问题做的一个初步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