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一水果 作品

第179章 “危机公关”(第2页)

一位平时在网上以言辞犀利著称的“大v”当场提问:“周局长,我们承认工程很难。但前段时间北环路站不是爆出过偷工减料的问题吗?我们怎么相信其他标段就没有类似情况?”

这个问题相当尖锐,空气一度有些凝滞。

周阳却面色从容,语气坚定:“这位朋友问得非常好!北环路站事件,是我们交通局主动排查、主动曝光、主动处理的!这恰恰证明了我们对工程质量问题‘零容忍’的态度!”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自那以后,我们对所有在建标段的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我们引入了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建立了覆盖全流程的追溯体系。

并且,我本人和我们局里的督查组,会不定期、不打招呼地进行‘飞行检查’。谁敢在质量安全上动歪脑筋,我周阳第一个不答应!”

他说话时,眼神坦荡,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和自信,配合着【公众沟通技巧】的加成,让在场不少人暗暗点头。

工程师小张,也被周阳推出来,用略带腼腆但十分专业的口吻,向大家介绍了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以及他们如何运用Bim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

小张同学因为之前的“安全原教旨主义”倾向,在周阳的“调教”下,现在表达起来既严谨又不失生动,偶尔还会蹦出一两个技术宅才懂的冷幽默,引得现场一阵轻笑。

一位大妈代表,看着浑身沾满泥浆、汗流浃背的工人们,感慨道:“唉,以前光知道骂政府挖路,今天一看,这些工人师傅们也真是不容易啊!大热天的,在这坑底下干活,得多遭罪啊!”

周阳适时接过话头:“是啊,阿姨。每一项城市建设的成就,背后都离不开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他们也是这座城市的市民,也希望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好。”

整个开放日活动持续了近三个小时。

从一开始的质疑、挑剔,到后来的认真倾听、若有所思,再到最后的理解与些许敬佩,记者和市民代表们的表情变化,清晰可见。

活动结束时,那位先前言辞犀利的“大v”主动找到周阳,握着他的手说:“周局长,今天这趟没白来。以前是我了解不全面,有些话说得冲了。以后,我会更客观地看待地铁建设这件事。也希望交通局能把今天承诺的好措施,都落到实处。”

周阳知道,这波“危机公关”,算是及格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各项疏导措施的逐步到位,以及“昭明市智慧出行”平台的推广使用,市民关于交通拥堵的抱怨声,确实有所减少。

虽然“添堵局”的外号时不时还会被人提起,但语气中更多的是调侃,而非之前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