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一水果 作品

第132章 数据可视化分析

这位新来的年轻局长,果然不按常理出牌。上任第二天,就直奔“南大街”这块全局上下公认的“硬骨头”、“老大难”去了?

真是不知者无畏啊!

【部门生态分析(局级,临时)】悄然运转,周阳的脑海里仿佛浮现出局办公室内刘主任那张略显为难的脸,以及他挂断电话后可能和其他处室负责人交流时的低语。

“新来的周局点名要南大街的全部资料。”

“嘶……他想干嘛?刚来就想啃这块硬骨头?”

“年轻人嘛,总想搞点大动作,可以理解,就是……南大街这水,深着呢!”

“看着吧,估计也就是翻翻资料,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以前又不是没人试过。”

周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果然,【部门生态分析】诚不欺我。

悲观。

麻木。

甚至有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

这就是交通局内部对南大街问题的普遍态度——一个已经烂熟的疮疤,大家都习惯了它的存在,甚至懒得再去碰触,生怕一碰就流脓。

【内心:‘城市发展的必然代价’?‘无解的难题’?放屁!那是没找到正确的方法,或者说,是懒得去找!这帮老油条,躺平倒是玩得挺溜。】

【弹幕:经典老干部发言:这个问题历史遗留,情况复杂,需要从长计议(翻译:别找我,我不干)】

【弹幕:阳哥:我预判了你们的预判!】

没过多久,几位相关处室的负责人,抱着一摞摞厚度惊人的文件,表情各异地走进了周阳的办公室。

文件被小心翼翼地放在宽大的会客沙发和茶几上,几乎堆成了一座小山。纸张泛黄,边缘卷曲,散发着陈旧的气息。

规划处的张处长,一个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几分“专业”的无奈:

“周局,南大街的拥堵,成因非常复杂。涉及到早期的城市规划缺陷、道路承载能力饱和、沿线商业和住宅区的高度密集、公共交通分流能力不足等等……”

建设处的李处长,身材微胖,面色红润,接过话头:“我们局里,包括市里,这些年为了解决南大街的问题,方案出了不下十几个。

小规模的改造也做了七八次,拓宽路口、优化信号灯、增加潮汐车道……能想的办法基本都试过了。”

秩序管理处的王科长(处长请假了,他代为汇报),一个看起来精明干练的年轻人,补充道:

“但是效果……说实话,都不太理想。甚至有时候,这边刚改完,那边又冒出新的堵点。市民意见很大,我们压力也很大。”

三人的话语里,充满了“我们尽力了,但这题实在太难”的潜台词。

周阳点点头,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辛苦各位了。资料放下吧,我会仔细看的。”

等人走后,周阳看着那堆积如山的文件,忍不住吐槽。

【内心:好家伙,这文件量,是打算让我直接物理超度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在考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