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公开亮剑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小陈秘书的声音传来:“周主任,张副市长下午三点有个空档,您过来吧。”“好的,谢谢陈秘书,我一定准时到。”

挂了电话,周阳立刻准备汇报材料。

这次,他没准备厚厚的文件,只准备了几页纸,上面是几个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以及他构思的“非常规”手段。

下午三点,周阳再次走进张副市长的办公室。张副市长放下手中的文件,示意周阳坐下。

“小周,改革推进得怎么样了?”张副市长问道,语气平和,但眼神却很锐利。

“张副市长,阻力很大。”周阳开门见山,没有避讳,“很多部门和单位,对改革心存顾虑,甚至采取各种方式推诿扯皮。”

他没有抱怨,而是直接陈述事实,并用具象化的语言描述了几个典型案例:

“比如,一家企业反映,他们办理一个施工许可证,仅仅是前置的消防备案,就跑了三个部门,每次都说材料不全,每次缺的还不一样。前后折腾了一个多月,项目停工,损失惨重。”

“再比如,我们要求各部门梳理审批流程并提出优化方案,有的部门交上来的,竟然比原来的流程还复杂,说是‘为了防范风险’。”

张副市长听着,脸色越来越严肃。他当然知道并提出解决办法的人。

“这些‘困难’,归根结底,是部门利益在作祟,是懒政怠政的表现。”

周阳语气带着一丝愤慨,这是他真实的情绪流露,“如果按部就班地协调、沟通,恐怕等项目黄了,改革也推不动。”

他停顿了一下,直视张副市长:“所以,我想请示,能否采取一些更强力的措施,打破目前的僵局。”

张副市长抬了抬手,示意他说下去。

“第一,建立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红黑榜’,定期向社会公布。对积极配合、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对消极应付、阻碍改革的部门和个人,公开点名批评。”

张副市长的眼神动了一下。公开点名批评,这可是杀手锏,能直接捅到痛处。

“第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部门的营商环境进行不定期、不打招呼的暗访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红黑榜’的重要依据,并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

第三方暗访!这招更狠!那些藏在暗处的“门道”,在专业的暗访下无处遁形。

“第三,对于市里的重点项目,能否授权改革办建立‘绿色通道’,在符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实行‘特事特办’,必要时,由改革办直接协调相关部门,限时办结。

如果哪个环节卡住了,直接报改革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出面协调,甚至……问责。”

周阳说到“问责”两个字时,语气格外有力。

这三条建议,一条比一条刚猛,一条比一条直击要害。张副市长仔细听着,不时点头。他能感受到周阳身上那股子决心和魄力。这正是他需要的。“你说的这些情况,我都清楚。”张副市长身体前倾,“你提的建议……很大胆,但也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