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开刀(第2页)
他扫了一眼在座的各位:“我看了之前的资料,也听了一些情况。很多环节存在重复审批、多头管理、甚至互相掣肘的问题。”
社会发展处赵处长清了清嗓子,推了推眼镜:“周主任,您说的这些情况,我们也都了解。但发改委的审批流程,是历史形成的,涉及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投资处马处长接话:“是啊周主任,而且这个项目涉及的资金量大,风险高,我们在审批时必须慎之又慎,确保万无一失。”
产业处夏处长则一脸苦相:“我们这边负责产业规划符合性审查,但很多前置条件,比如土地性质、环保评估什么的,不在我们发改委内部,需要跟其他部门协调。
那协调起来……您懂的,不是我们想快就能快的。”
一时间,办公室里成了“困难交流会”。
大家轮番倒苦水,说得头头是道,核心思想就是一个:不是我们不努力,实在是客观条件不允许。
话里话外,都透着一股子“年轻人你太天真了,别想改变什么”的潜台词。
【弹幕:经典甩锅现场!】
【弹幕:这推诿的艺术,可以开班授课了!】
【弹幕:阳哥:我听不下去了,这效率,狗看了都摇头。】
周阳静静地听着,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内心戏却已经炸开了锅。
这帮老油条,嘴皮子是真利索,把“不作为”包装得跟“尽职尽责”一样。
什么历史形成、牵一发动全身?分明就是流程里藏着寻租空间,或者就是懒政。
还协调困难?是根本没去协调吧!
他没有打断任何人,直到所有人都说完。然后,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简化的流程图。
“我理解各位的难处。”周阳语气依旧平静,但眼神已经变得锐利,“但困难是用来克服的,不是用来当挡箭牌的。”
他指着白板上的图:“我梳理了一下,目前这个项目的审批流程,至少有三个环节是完全可以合并或者取消的。
比如,投资处和产业处的初步审查,很多内容是重复的,可以联合审查,一次性完成。”
“还有,区域经济处负责的区域协调性评估,完全可以和项目所在区县的前期评估并行,而不是串行。”
“至于跟外部部门的协调,确实是难点。但我们发改委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牵头部门,难道不应该主动去协调吗?难道要等着其他部门把球踢回来?”
周阳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有力。
他没有指责,只是陈述事实,提出解决方案。
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刀,切开了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
【弹幕:阳哥:好了,听你们表演完了,现在轮到我了。】
【弹幕:逻辑清晰,直击痛点!这压迫感!】
【弹幕:老油条们:卧槽,这小子不按套路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