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朝堂上的暗流涌动(第2页)
“但说无妨,言者无罪。”李隆基大手一挥,语气笃定。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沸腾。帝王金口玉言,既已承诺不治罪,众臣最后的顾虑也烟消云散。
“陛下,臣有本奏!”
“臣亦有本!”
“臣要参杨氏一本!”
此起彼伏的奏请声在大殿内回荡。
“一个个来。”李隆基指向一位大臣,“你先说。”
“谢陛下。”这位大臣难掩激动,虽然头功已被他人所夺,但能分一杯羹也是幸事,“杨氏之罪,罄竹难书!若不除之,大唐难安!”
接下来是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将杨氏这些年的罪行一一列举。时间、地点、人证、物证俱全,只差将罪证当场呈上。李隆基听得极为专注,不时点头示意。
待这位大臣言毕,帝王并未立即表态,而是继续点名其他大臣发言。一连十几位大臣轮番上阵,所言大同小异,无非是措辞语气略有差异。
待众人言毕,李隆基转向李林甫:“丞相,他们所言可属实?”
这些大臣或为李林甫党羽,或为太子李亨心腹,亦或是安禄山亲信,今日却为同一目标齐聚,扳倒杨氏。
李林甫何等老辣,当即以退为进:“陛下,句句属实,绝无虚言。此皆臣失察之过,未能及时察觉杨氏恶行,请陛下治罪。”
“太子以为如何?”李隆基不置可否,转向李亨。
“父皇,儿臣今日方知杨氏恶行如此骇人听闻,儿臣...”太子话未说完,便被李隆基挥手打断。
“禄山,你有何话说?”最后,帝王将目光投向安禄山。
这胡将精明过人,深知其中利害:“陛下,臣久在外地,不知京中详情,不敢妄言。”
他话锋一转,“然昨日臣亲眼所见,杨氏子弟嚣张跋扈,目无王法。杨曦不过仗着父辈荫庇,不仅擅闯庆功宴,更公然侮辱大唐将士!”
“嗯!”这番言论立即引来一片附和之声。
安禄山这番话可谓滴水不漏,既撇清了自己在京中的耳目,又借昨日之事坐实了杨氏的嚣张气焰。
“杨国忠不仅不责罚杨曦,反而扬言要处死为大唐出生入死的将士。”安禄山言辞凿凿,掷地有声,“如此狂妄之徒,当着陛下的面尚且如此放肆,若陛下不在场,其行径可想而知。”
“臣等附议!”安禄山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昨夜的庆功宴上,众臣亲眼见证了杨氏的嚣张跋扈。
他们不仅侮辱凯旋的将士,更连李靖、苏定方、程知节这等开国功臣都不放在眼里。当着帝王之面尚且如此,背地里又会做出何等出格之事?
对于杨氏的嚣张气焰,再没有人比李隆基更清楚了。
杨氏四姐妹敢对他这个九五之尊动手动脚,敢将他拒之榻外,她们的家人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满朝文武的目光都聚焦在李隆基身上,等待他的裁决。
“杨氏当真如此可恶?”李隆基剑眉一挑,沉声发问。
群臣心头一沉,看来帝王还是割舍不下杨贵妃,今日这番苦心怕是要付诸东流了。
“陛下,臣有本奏。”就在这紧要关头,李乾挺身而出。
“李乾!”李隆基目光如电,声色俱厉,“你也要参奏杨氏?”那凌厉的眼神中,分明带着警告之意。
殿内气氛骤然凝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