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拖拉机 作品

第258章 帝王的抉择

文臣与武将,犹如国之双足,缺一不可。如今武将尽去,只余文臣,大唐已是半残之躯。莫说远征大食,便是维持国内安定都成问题。

可以预见,若无武将镇守,各地驻军必生动乱。届时大唐动荡,这后果谁能承担?

这一切祸端,皆因杨国忠父子而起。李隆基目光如剑,在杨国忠父子身上来回扫视。二人头颅低垂,几乎要埋进胸膛。

就在此时,更令杨国忠父子心惊胆战的一幕出现了,只见一名文臣出列,脱下朝服:“陛下,臣裴绍告辞。”

“裴爱卿,这是为何?”李隆基大惑不解。辱及李靖等将帅,军方不满尚可理解,为何连文臣也要离去?

“草民祖上受卫国公、邢国公大恩,不敢相忘。”裴绍说罢转身便走。

李隆基这才恍然,裴绍乃裴行俭后人,与李靖、苏定方渊源极深。裴行俭本是隋将裴仁基遗腹子,唐太宗曾亲自过问其成长。

后来苏定方将李靖兵法倾囊相授,助其成为一代名将。黑山之战大破突厥,西域用兵震慑大食,皆赖此二人传授。

裴氏一族与李靖、苏定方的渊源,可谓源远流长。辱及恩师,裴绍岂能坐视?

“臣告辞!”

“臣告退!”

又有数十文臣相继出列,脱下朝服离去。不用想也知道,这些人都是李靖、苏定方、程知节门生故吏的后人。

武将尽去,文臣离散,大唐的天就要塌了!李隆基若不及时制止,必将沦为孤家寡人。

“站住!”李隆基一声暴喝。

李乾等人充耳不闻,脚步更快。

“李乾!给朕站住!”李隆基点名喝道:“容朕处置,定当让你们满意!”

李乾这才停步。他一停,李浚等人也随之驻足。所有人沉默地注视着李隆基,殿内静得落针可闻。

这寂静中蕴含着泰山压顶般的压力,杨国忠父子几欲昏厥。事已至此,便是杨贵妃亲至也无力回天。

李隆基宠爱杨贵妃不假,但杨贵妃的分量,岂能与军心相提并论?岂能与满朝文武抗衡?

答案不言自明。

若非如此,又怎会有后来的“马嵬之变”?在那生死存亡之际,李隆基最终选择牺牲杨贵妃以换取军心。由此可见,在帝王心中,军心终究重于红颜。

“来人,将杨曦推出斩首!”李隆基右手一挥,厉声下旨。

“陛下!”杨国忠失声惊呼,正要求情,却见几名龙武军如风般冲来。刀光闪过,杨曦的人头已然落地。

这个纨绔子弟辱及李靖、苏定方、程知节三位开国元勋,将士们早已恨之入骨,只待圣旨一下。

杨曦面色惨白,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便身首异处。只见他的嘴唇微微颤动,却再也发不出声音。

“曦儿!”杨国忠面如死灰,一声悲呼。他摇摇晃晃,再也站立不住,一屁股跌坐在地,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自杨家得势以来,何曾有人被治罪?更遑论当众问斩!杨国忠只觉天旋地转,仿佛整个世界都变了模样。

将士们却无动于衷,目光灼灼地盯着李隆基,等待进一步的处置。杨国忠当众辱及三位开国功臣,若不严惩,谁也不会善罢甘休。

“杨钊教子无方,出言不逊,辱及李靖、苏定方、程知节三位功臣,着即废为庶人,杖责三十!”李隆基深吸一口气,沉声宣判。

杨国忠素来善于阿谀奉承,深得圣心。若非万不得已,李隆基实在不愿惩处。但眼下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之。

这般处置已属重罚,李隆基甚至不惜冒着失去“幸福”的风险。将士们的神情这才稍有缓和。

“李爱卿,陈爱卿,你们看如此处置可好?”李隆基以商量的口吻问道。

李乾与陈玄礼并未立即作答,而是望向李浚、苏凤棠、程伯献三人。毕竟杨国忠父子辱及的是他们的祖辈,自当以他们的意见为准。

三人交换眼神,微微颔首表示认可。他们深知杨国忠在皇帝心中的分量,能将其废为庶人已是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