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拖拉机 作品

第249章 盛世凯旋(第2页)

墀德祖赞犹自沉醉于进兵大非川的美梦,直到唐军兵临逻些城下,他才如梦初醒。倘若他稍加警惕,提前布防,积石山岂会轻易失守?

即便积石山陷落,吐蕃仍有无数雄关险隘可守,何至于让唐军长驱直入?可惜,他的傲慢与疏忽,终究给了大唐可乘之机。

“唉!”明知李隆基是在刻意激他,墀德祖赞仍忍不住长叹一声。事实如此,他无可辩驳。

“其二,吐蕃世袭罔替,贤才埋没,奸佞当道!”李隆基嘴角微扬,语带讥诮,“而朕用人唯才,不问出身。李乾,昔日不过是安西都护府一介校尉,朕却敢委以重任,纳其良策。大胡子,你可有这等胆识?”

他昂首挺胸,目光灼灼地指向李乾,神情间尽是自得。确实,若无李乾之谋,若无他李隆基的决断,吐蕃岂能一战而灭?如今想来,他仍觉庆幸。

反观吐蕃,官职世袭,盘根错节。即便墀德祖赞有心改革,亦难撼动旧制。若想罢黜一个世袭贵族,阻力之大,足以动摇国本。

“……”墀德祖赞眼皮微颤,无言以对。

“其三,大唐凭的是自身国力,

而你却寄望于大食!”李隆基步步紧逼,“吐蕃与大食,不过是各怀鬼胎,互相利用。你竟妄想借大食之力夺回大非川?可笑!”

两国虽结盟,实则勾心斗角,岂会真心相助?墀德祖赞却将此视为救命稻草,何其愚昧!

“其四,吐蕃国力本就不及大唐,你却不知韬光养晦,反而穷兵黩武,耗尽家底!”李隆基腰背笔直,声如洪钟,“大胡子,你可记得?朕登基之时,大唐内忧外患,与你初登赞普之位时的困境如出一辙。可朕励精图治,而你——却只会挥霍祖业!”

字字如刀,直刺墀德祖赞心口。

墀德祖赞继位之时,吐蕃内有权臣掣肘,外有强敌环伺,可谓内外交困,令他寝食难安。

而李隆基登基之际,面临的局面比墀德祖赞更为严峻。自唐太宗驾崩后,懦弱的高宗继位,朝纲渐乱,武则天把持朝政,甚至一度改唐为周。

武则天虽为女流,却雄才大略,治下的大唐虽不及贞观之盛,却也远胜高宗时期。

然而,她的统治也为唐朝埋下了祸根,此后中宗、睿宗皆庸懦无能,朝政愈发混乱。中宗更是惨死于韦后与安乐公主之手,若非李隆基果断发动政变,大唐险些再度落入外戚之手。

当李隆基执掌江山时,唐朝已历经高宗、武周、中宗、睿宗四朝乱政,积弊数十年,内政腐朽如溃堤之蚁穴。

而边疆更是烽火连天,后突厥叛乱、契丹侵扰、吐蕃屡犯……整个帝国摇摇欲坠,危如累卵。

“若朕是你,”李隆基以胜利者的姿态指点着墀德祖赞,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纵有千载良机,也必隐忍不发。先修内政,富国强兵,待羽翼丰满,再图霸业!”

他负手而立,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正是如此行事。待国力复苏,唐军所向披靡,突厥、高丽、契丹、吐谷浑相继臣服,大食望风而逃,而你吐蕃”

他故意拖长声调,“终成朕的阶下之囚!”

看着墀德祖赞铁青的脸色,李隆基嘴角扬起一抹快意的笑容。

这一刻,他等待了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