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吐蕃集结(第2页)
墀德祖赞将金樽重重顿在案上,酒液溅出,“若不是孙波茹十万精锐折损,若不是大非川失守,我吐蕃大军何止七十万!”
“唐人罪该万死!”
“定要血洗长安!”
咒骂声此起彼伏,唾星四溅。墀德祖赞冷眼扫过,厉声喝止:“住口!骂声能震塌长安城墙吗?”
大论抚须出列,眼中闪着狡黠的光:“赞普明鉴。当年薛仁贵十万大军来犯,唐军虽强,却败在我祖断其粮道之计。今日之战,正可效法先祖妙策。”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他口中的先祖,正是松赞干布麾下四贤之一,曾用粮道之计大破唐军的名相禄东赞。这份世袭的荣耀,让大论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活像尊弥勒佛像。
墀德祖赞目光灼灼:“继续说。”
“我军可分兵三路:一路佯攻河湟,诱唐军主力;一路断其粮道;主力则直取大非川。”大论的手指在羊皮地图上游走,“待唐军疲于奔命时,再...”
殿外风雪呼啸,殿内的谋划却让所有人热血沸腾。青稞酒的醇香中,一个足以震动西域的军事计划正在成形。
吐蕃与唐朝百年征战,胜绩寥寥。像大败薛仁贵这样的辉煌战绩,对吐蕃而言简直是凤毛麟角。大论提及祖上功绩时,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得意。
“大论的意思是,此战仍要断敌粮道,焚毁唐军粮草?”墀德祖赞沉声问道。
“赞普英明!”大论美滋滋地应和,实则是在自夸。
“大论所言虽有理,却未尽然。”小论出言反对,“大非川地势平坦利于驰骋,但周边高山密林环绕。断敌粮道尚可,但要焚毁唐军粮草谈何容易?当年若非郭待封违令未与薛仁贵会师,胜负犹未可知。”
这番直言让群臣纷纷皱眉。小论却视若无睹,继续道:“如今哥舒翰麾下良将如云,李乾、郭子仪、李光弼、李平西皆当世名将,就连李白这样的文人也深谙兵法。大论可有妙计破敌?”
“小论可有良策?”墀德祖赞却微微颔首。作为吐蕃雄主,他深知小论所言句句属实。当年若非郭待封违令,吐蕃很可能大败。
“臣以为当用两策。”小论胸有成竹,“其一,派小股精锐袭扰唐军粮道。能断则断,不能断则退。高山密林中作战,正是我吐蕃勇士所长,唐军虽装备精良也难应付。”
吐蕃人天生就是山地战的好手,这确实是他们的优势。
“其二呢?”墀德祖赞目光炯炯。
“其二便是拖!”小论声音陡然提高,“据探,李隆基正向大非川增兵不下十万。若我五十万大军与其硬拼,未必能胜。不如以逸待劳,让二十万唐军困守大非川,求战不得,退又不能。日耗粮草如山,纵使唐朝国力雄厚也难持久。待其粮尽退兵之时,便是我军大举进攻之机!”
“嗡——”殿内顿时议论纷纷。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