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拖拉机 作品

第159章 雪映唐旗

离开长安后,李乾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赶往河湟之地。沿途风平浪静,未遇任何阻碍。

当抵达河湟之地时,眼前的景象令李乾震撼不已。虽然天寒地冻,白雪皑皑,但整个河湟之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只见唐军将士一队接一队地开赴此地,又经由石堡城向大非川挺进。行军的将士们须发皆结冰霜,却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仿佛完全感受不到刺骨的严寒。

“平定吐蕃的时机终于到了!我等若不竭尽全力,更待何人?”

“为后世子孙开创西北太平,纵是马革裹尸也值得!”

“千值万值!”

“吐蕃乃大唐宿敌,华夏之患。若能建功于此,实乃我等莫大荣耀!”

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互相激励。

虽然他们接到的军令只是开赴大非川与吐蕃决战,并不知晓李乾的全盘谋划,但人人都认定,既然已经收复石堡城和大非川,朝廷又调集如此大军,必是要一举平定吐蕃。

作为大唐的生死之敌,吐蕃的威胁由来已久。想到即将完成这一伟业,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行军速度之快,仿佛脚下生风。

运送辎重的民夫队伍更是络绎不绝。他们虽然满身冰雪,却精神抖擞,脸上泛着兴奋的红晕,仿佛置身暖帐之中,而非冰天雪地。

“起!起!起!”

一辆粮车陷入雪中无法动弹,立即涌来一群民夫。他们齐声呐喊,齐心协力,竟似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沉重的粮车拉了出来。

“平定吐蕃,安定边疆,此乃千古盛事啊!”

一名官员浑身覆满冰雪,远远望去宛如一尊冰雕,却仍挥舞着手臂,声如洪钟地高喊着:“平定吐蕃!安定边境!”

这吼声如同惊雷,在雪原上远远传开。周围的民夫们纷纷响应,尽管忙得满头大汗,却仍干劲十足,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李乾策马上前,笑着问道:“如此天寒地冻,你们这般辛苦,就不怕累着?”

“怕什么?大唐男儿岂有孬种!”官员挺起胸膛,昂首挺立,满脸自豪。

“好样的!”李乾不禁感慨万千。

大唐能够强盛至此,能够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王朝,绝非偶然。从官员到民夫,从将士到百姓,无不以身为大唐子民而自豪。

没有这份民族自豪感,没有这种家国情怀,大唐又怎能如此强大?

“丞相说了,谁要是误事,轻则罢官,重则治罪!”官员呼出一口白气,笑道:“其实丞相多虑了。这等盛事,不用他说,我们也不会误事。谁要是耽误了军国大事,自己的良心都过不去!”

原来李林甫为确保粮草供应,立下了军令状,若饿死一人,唯他是问。对下属更是严令,谁误事,严惩不贷。

前有家国情怀,后有严令约束,自然无人敢懈怠。

李乾感慨不已,辞别官员后,率领龙武军继续向大非川进发。

两日后抵达石堡城。此时的石堡城银装素裹,在冰雪映衬下更显壮美。李乾登城远眺,望着被冰雪覆盖的悬崖峭壁,不禁眼眶发热。

这座要塞的攻克,是用数千唐军将士的生命换来的。

放眼望去,只见一条长龙般的队伍正通过石堡城,源源不断地向大非川进发。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队伍中有民夫、有将士、有官员......个个精神抖擞,满面红光,仿佛这刺骨严寒根本不算什么。

伫立良久,李乾轻拍马背,也加入了这条长龙。

三日后,李乾抵达青海湖畔。放眼望去,只见无数营帐在冰天雪地中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一队队唐军陆续抵达,安营扎寨,秩序井然,丝毫不乱。

此番大战,唐朝所图非小。不仅要击溃吐蕃大军,更要彻底歼灭其有生力量。

唯有如此,才能永绝后患,确保边境长治久安。

为此,李隆基不惜增调二十万大军,加上参与河湟之战的精锐,此刻驻扎在青海湖畔的唐军已达三十万之众。

放眼望去,营帐连绵数十里,旌旗蔽空,刀枪如林,俨然一片铁血汪洋。

大军抵达后并未休整,而是立即冒着风雪展开适应性训练。哥舒翰深知吐蕃环境与内地迥异,特颁军令:凡抵达之师,必须立即投入训练,以适应高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