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催旺化煞?贸易壁垒
汉堡港的浓雾裹着咸腥的海风,在2008年11月的清晨把集装箱码头泡成了缸发潮的酱菜。司徒笑站在易北河的防波堤上,看着那些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正在以诡异的角度倾斜——红色的中远海运箱压着蓝色的马士基箱,绿色的汉堡南美箱卡在中间,在雾里堆出的形状,竟与《宅经》里"三煞局"的插图分毫不差。
"1368年汉萨同盟鼎盛时,"南宫砚的机械义肢在雾中泛着冷光,她正用星盘义肢的边缘敲击着防波堤的混凝土,回声在雾里荡出三圈涟漪,每圈涟漪都对应着一个贸易壁垒的关税税率,"吕贝克的商人在这码头的地基里埋过三尊青铜秤砣,摆的是'货通天下'阵。现在你看——"她突然指向最外侧的集装箱,箱体上的油漆正在剥落,露出底下刻着的不是公司logo,而是串梵文咒语,"被人用马来降头术改成了'五鬼挡路局',每个集装箱都变成了活的镇物。"
司徒笑的指尖突然传来刺痛,却不是来自寒风。自从苏黎世那场"货币陷阱"后,五弊三缺的反噬已进展到"触绝"的加深阶段——此刻他摸不到防波堤的粗糙表面,却能清晰分辨出每个集装箱里货物的"触感":中国的丝绸是凉滑的,德国的汽车零件带着铁锈的涩,而那些被扣关的稀土,触感竟像1941年大西洋宪章签署时的羊皮纸,又硬又脆,一捏就碎。
"这就是'催旺化煞'的邪门之处。"格桑梅朵的转经筒里甩出卷泛黄的《海国图志》,书页上林则徐批注的"师夷长技"四字,正被某种黑色液体侵蚀,渐渐变成"贸易禁运"的篆体,"吐蕃时期,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用朱砂画的符咒,能让商队避开劫匪。现在这些集装箱...看见角落的朱砂点了吗?那是1937年日本封锁中国海岸时,走私船船长用的'破禁符',被人反过来用了。"
雾幕中突然升起无数只纸船,每只船的甲板上都站着个纸人,纸人手里举的不是货单,而是各国的关税壁垒清单。它们顺着易北河的水流漂向深海,在防波堤外侧组成个巨大的八卦阵,阵眼处的那只纸船上,插着根用集装箱钢条做的旗杆,旗面是用美国对华贸易制裁文件糊的,上面用血写着"催旺化煞"四个大字。
司徒笑的右手突然失去知觉,他低头看去,掌心的茧子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脱落,露出的新肉上,赫然印着个微型的集装箱图案——图案的门栓处,卡着半张1999年中美wto谈判的合影,照片里的官员们,表情都像被施了定身咒。
"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时,"南宫砚的机械眼投射出组全息影像,画面里的各国代表正在往海里扔金币,"他们发明了'贸易风水'的法子——把黄金沉在海底,说是能让关税降低。现在看来,那些不是黄金,是用战败国的军大衣熔铸成的假元宝,每枚元宝都对应着一条贸易条款,元宝生锈时,条款就会变成贸易壁垒。"她突然按下义肢侧面的按钮,星盘齿轮转动的间隙,掉出半张2005年中欧纺织品谈判的记录,记录背面用铅笔写的"让步"二字,正被墨汁慢慢覆盖。
雾里传来集装箱碰撞的闷响,像是有只无形的手在摆弄这些钢铁方块。司徒笑的左眼虽然失明,却能"看见"集装箱内部的景象:中国产的光伏板上贴着黄符,德国汽车的发动机里缠着红线,最诡异的是那些被扣关的稀土,竟在箱体里长成了簇簇水晶,水晶的棱角上,都印着不同国家的海关印章。
"我祖父1950年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见过类似的阵,"他的声音带着海风的涩味,"当时英国人用报废的军舰堵着港口,说是检疫,其实是在船底贴满了'禁运符'。那些符咒...现在看来跟这些集装箱上的梵文是一个路数,都是用商人的指甲灰调的朱砂。"
格桑梅朵的转经筒突然加速转动,筒壁上的藏文咒语在雾中投射出个巨大的六字真言,真言的笔画里游动着无数只微型的货轮。"拉萨大昭寺的壁画昨晚又动了,"她指着那些货轮,"画师说画里的丝绸之路商队正在掉头,驼铃上挂的不是玉佩,是串贸易壁垒的清单。现在这些集装箱...看见堆成的金字塔了吗?那是苯教的'镇商塔',塔尖冲着中国的方向。"
浓雾突然变浓,能见度不足三米。防波堤的混凝土开始渗出淡绿色的液体,顺着裂缝流淌的轨迹,在地面组成个简易的"海关关徽",关徽的每个角上,都嵌着枚生锈的关税印章。司徒笑的指尖彻底失去知觉,取而代之的是段清晰的幻象:1405年的刘家港,郑和船队的水手正在往船底刷桐油,桐油里掺着的不是石灰,而是用高丽参磨成的粉——老地师说过,这是"通市符",能让沿途国家打开关口。
"这就是'贸易壁垒'的真相。"南宫砚的机械臂弹出地脉扫描仪,屏幕上的波形图正以每小时三十次的频率震荡,每个波峰都对应着一项新的贸易制裁,"汉斯?缪勒把罗斯柴尔家族的星盘义肢接入了全球海关系统,每转动1度星盘,就有一个国家增加三项进口限制——你看这针对中国的波形..."她突然放大屏幕上的红色曲线,那曲线正在模仿1980年美国对华纺织品限制时的轨迹,只是陡峭了三倍,"他们算准了我们会用稀土反制,这是个连环的'催旺化煞'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