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南极冰渊?史前地脉
南极高原的风像打磨了百万年的冰刃,刮在“昆仑站”科考站的合金板上,发出类似骨笛呜咽的声响。齐海生裹着三层防寒服,鼻尖贴着热成像仪屏幕——那上面本该是单调的白色冰原,此刻却在文森峰山脉深处,浮现出一个直径约十公里的蓝色漩涡,宛如大地睁开的一只冰蓝色眼睛。
“少主,这温度不对劲啊!”李约翰的睫毛上结着冰晶,手里的地质锤刚敲到冰面就冒起白雾,“零下89c的环境里,冰下居然有127c的热异常?nAsA的卫星都说这是‘地狱之门’。”他踢了踢脚下的冰层,冰面下传来空洞的回响,像踩在巨大的玻璃罩上。
齐海生没说话,指尖划过父亲留下的铁卷残片。卷上用郑和时代的蝌蚪文刻着:“极南有渊,藏蛟千年,触之则地脉倒悬。”三个月前,他们在德雷克海峡摧毁“风伯之眼”时,从陈九指残骸中找到半张烧焦的地图,箭头直指这片被称为“兰伯特冰川”的区域。而更让他心悸的是,陆惊鸿传来的密信里附了张卫星图——冰川底部的地脉走向,竟与齐家祖传的“郑和宝船”船舵纹路完全重合。
“准备热钻设备,”齐海生拍掉肩上的冰碴,防寒服拉链上挂着的青铜罗盘突然发烫,“记得带上那箱从红海捞上来的‘珊瑚骨’——我有种预感,这里的‘史前地脉’,跟陈家的生化实验脱不了干系。”
钻探机的轰鸣在冰原下回荡,融化的冰水顺着管道涌出,却在接触空气的瞬间凝结成诡异的黑色冰棱。当钻头突破最后一层冰层时,一股混杂着硫磺味的热浪扑面而来,齐海生借着头灯望去,险些惊掉下巴——眼前不是冰下湖,而是一座由透明冰柱构成的巨型迷宫,冰柱内部封印着无数奇形怪状的生物化石,从三叶虫到类似翼龙的爬行动物,全都保持着挣扎的姿态,仿佛被瞬间冻结。
“我的天……这是‘水晶宫’?”李约翰的地质锤掉在地上,砸出的裂缝里渗出暗红色液体,“《山海经》说昆仑之北有冰宫,住了条‘烛龙’,难道就是这地方?”
齐海生蹲下身,用罗盘贴近冰面。盘上的二十八宿铜镜突然亮起,反射出冰柱上隐藏的纹路——那是比甲骨文更古老的符号,每道纹路都在吸收地热能量,形成微弱的电流。他突然想起祖父讲过的郑和轶事:船队曾在南极圈遇到“冰海鬼船”,船上的罗盘会指向海底的“水晶金字塔”。难道眼前的冰迷宫,就是传说中的史前遗迹?
“快看!”李约翰指着迷宫深处,那里矗立着一座百米高的冰台,台顶摆放着一个半球形的金属物体,表面刻满了密宗的六字真言,却用类似特斯拉线圈的结构连接着冰柱网络。而在金属球周围,散落着十几个穿着南洋风格服饰的干尸,他们的右手都戴着残缺的星盘义肢——赫然是南洋陈家的标志。
当他们靠近冰台时,金属球突然发出低沉的嗡鸣,冰柱中的化石眼睛竟同时亮起红光。齐海生猛地推开李约翰,一道激光束擦着肩膀射穿冰壁,在远处凝成一个时轮金刚的曼陀罗图案。
“是陷阱!”他举起青铜罗盘格挡,镜面上浮现出郑和宝船的船帆纹路,“陈家的人早就来过,用密宗法器激活了史前地脉!”
话音未落,整个冰迷宫开始震动,冰柱中的化石纷纷脱落,化作由冰晶组成的“卫兵”扑来。这些卫兵手中的武器竟是放大版的珊瑚骨,尖端闪烁着与红海血潮相同的绛紫色光芒。李约翰掏出fthrower(火焰喷射器),却发现火焰在接触冰晶卫兵时瞬间熄灭,反而让对方身上的绛紫色光芒更盛。
“没用的!”齐海生捡起一块陈家干尸旁的玉简,上面用马来文刻着:“以珊瑚骨为匙,启南极地脉之锁。”他突然明白,时轮金刚派和陈家联手,用基因编辑的珊瑚虫作为媒介,将密宗咒力注入史前地脉,把这里改造成了巨大的能量转换器。
就在此时,金属球的嗡鸣达到顶峰,冰台四周的地面裂开,涌出滚烫的地幔岩浆。齐海生看着岩浆中隐约浮现的太极图案,突然想起铁卷上的后半句:“蛟眼溢血,太极倒悬,地脉逆流。”难道这史前地脉的真正作用,是逆转全球地脉的流向?
千钧一发之际,齐海生将红海捞来的珊瑚骨粉末撒向岩浆。奇迹发生了——绛紫色的岩浆遇到珊瑚骨,竟开始凝结成白色的水晶,那些冰晶卫兵也随之崩解。金属球的嗡鸣逐渐平息,表面的六字真言裂开,露出里面一个刻着“郑”字的青铜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