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闲客 作品

身份(四)(293)(第2页)

“钱……钱还能拿回来吗?”华民的声音干涩沙哑,目光死死盯着母亲手里的银行卡。那是哥哥的一中,是妹妹的未来,是这个家唯一的光。

“警察说……在查那个骗子团伙……会追……”王新仁的声音低下去,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巨大的恐慌和愤怒在华民胸腔里冲撞。骗子!警察!钱!所有的不安、压抑、对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重担的怨恨,在这一刻几乎要爆炸。他猛地转身,冲进自己狭小的“房间”,砰地一声关上门,背靠着门板滑坐到地上,把脸深深埋进膝盖里,肩膀无声地剧烈耸动。门外,是父母沉重的叹息和无助的沉默;门内,是少年被现实碾碎的骄傲和无声的咆哮。他口袋里的那张写着“张姐”电话的纸条,早已被汗水浸透、揉烂。

去公安局做笔录的过程漫长而煎熬。王新仁和阮雪像两个等待宣判的囚徒,在冰冷的椅子上坐立不安,回答着警官一遍遍细致的询问。阮雪颤抖着交出了那张至关重要的银行卡,连同里面的三万块“感谢金”——这是证明他们“被骗”动机的重要物证,也是追查张姐团伙资金流向的关键。

几天后,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打到了王新仁那部破旧的二手手机上。是负责他们案子的警官。

“王新仁吗?通知你们一下,‘张姐’及其同伙已经落网了!这个团伙长期以代办证件为名诈骗,受害者多达十几人,涉案金额不小。从他们窝点缴获的赃款里,有一部分可以确认是你们被骗的钱,大概一万二左右。其他的还在进一步核对。另外,”警官顿了顿,“关于阮雪的身份问题,分局领导考虑到你们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子女就学的特殊情况,决定特事特办。你们的情况符合申请合法居留的条件,只是之前材料不齐、程序不明。现在,我们治安大队会指定专人,协助你们走正规渠道,整理、补充材料,向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申请!你们现在就来局里一趟,办手续,顺便把追回的钱领回去。”

电话这头,王新仁握着手机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巨大的狂喜和难以置信的冲击让他几乎失语。他张着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声,眼泪毫无征兆地涌了出来。旁边的阮雪紧张地看着他,直到王新仁猛地一把抱住她,语无伦次地喊:“钱……钱追回来一部分了!警察……警察帮我们办证!正规办!有希望了!雪!有希望了!”

阮雪先是僵住,随即巨大的喜悦如同海啸般席卷了她。她反手紧紧抱住丈夫,嚎啕大哭起来。那哭声里,是积压了十几年的委屈、恐惧和此刻喷薄而出的、失而复得的希望。

当王新仁和阮雪从公安局出来时,手里多了一沓厚厚的、需要他们后续补充填写的申请表格,一份详细的材料清单说明,还有那个失而复得的旧饼干盒——里面重新装上了一万两千块现金。钱少了,但分量却似乎更重了,因为它承载的不再是绝望的挣扎,而是被法律和秩序重新点燃的希望之光。

王新仁的脚步从未如此轻快。他直接去了二手市场,用追回钱款中的一小部分,淘换了一辆半旧但结实的三轮车,又在车斗上加装了一个可拆卸的、带遮阳棚的货架。几天后,在离长沙一中校园隔了一条热闹马路、不属于学校管辖范围的街角,出现了一个崭新的蔬果摊。王新仁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装,站在擦得锃亮的三轮车后,车斗里整齐码放着新鲜的西红柿、黄瓜、苹果、香蕉。他脸上依旧刻着风霜,但眼神里却有了光,吆喝声也带着久违的底气:“新鲜蔬菜水果!便宜卖嘞!” 他知道,这条路,离儿子奋斗的地方很近。他要在这里,用自己的双手,稳稳地撑起这个家新的起点。

阮雪也重新忙碌起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下,她找到了一份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这里管理相对规范,对身份的要求也更注重实际服务能力。她负责照顾几位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其中一位姓李的老爷子,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沉默寡言,脾气有些古怪,身上带着战争的伤痕和岁月的孤寂。阮雪用她一贯的细心和耐心照料着他。给他擦身时,看到他背上那道狰狞的旧伤疤,她会放轻动作;听他偶尔在睡梦中模糊地用越南语喊出的几个词(或许是战场上的地名或人名),她会默默记下,下次试着用简单的越南语问候他。李老爷子浑浊的眼睛里,偶尔会闪过一丝惊讶和不易察觉的柔和。一天下午,阳光很好,阮雪推着轮椅带他在小花园散步。李老爷子忽然抬起枯瘦的手,指了指远处树上一只蹦跳的小鸟,用生硬的、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对阮雪说:“你……像阿芳……以前……越南……救过我的……护士……” 他浑浊的眼睛望着远方,似乎陷入了遥远的回忆。阮雪的心轻轻一颤,没有追问那个“阿芳”是谁,只是默默地、更紧地扶住了老人的轮椅,轻声说:“李老,风有点凉,我们回去吧。”

夏日的热浪席卷着城市。王华民的书桌上,堆满了借来的高一旧课本和习题册。窗外的蝉鸣聒噪不已,屋内只有老旧风扇吱呀转动的声音和他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他利用开学前的暑假,在一家小型课后辅导机构找到了一份兼职,给小学生批改作业、辅导功课。工作不算累,环境也安静,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利用间隙时间,如饥似渴地预习着高中的课程,尤其是他最重视的数学和物理。微积分初步的概念、牛顿定律的拓展应用……那些曾经在初三看来高不可攀的知识,此刻在他笔下被一点点拆解、吸收。汗水顺着少年清瘦的额角滑下,滴落在摊开的《高中数学必修一》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偶尔,他会抬起头,望向窗外那条马路对面。在熙攘的人流和车流间隙,他能清晰地看到父亲那个小小的蔬果摊。父亲正麻利地给顾客称着苹果,黝黑的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偶尔抬手擦一把汗,目光似乎也会有意无意地扫向自家窗户的方向。

华民低下头,目光落在草稿纸上。那里除了复杂的公式推导,在一页的角落,他还用极小的字反复写着几个词:身份、证明、合法、未来。每一个词都写得用力而清晰。他拿起笔,在“合法”下面,重重地划了两道横线。然后,他翻开了下一页,继续沉浸在函数的海洋里。笔尖在纸页上坚定地移动,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蚕食桑叶,又如同在无边的黑暗中,固执地刻凿着通往光明的路径。